古典劇曲鑒賞辭典·明代劇曲·明代傳奇·佚名《訪友記·山伯訪祝》原文與翻譯、賞析
(旦上貼隨)
【轉仙子】 聞道舊友來相訪,一時難換梳妝,唬得奴杏臉襯紅腮,羞答答怎與兄相拜?
(外)孩兒,既是舊友,何須怕羞? (旦近前) 哥哥萬福。(生驚介)賢弟當時是個男子,今日緣何是個女人?怪哉,怪哉! (外) 小女原日好攻書史,因此女扮男妝。(生) 我梁山伯好癡呆,與他同窗三載,男女也不知,正是有眼無珠! (下略)
(旦) 哥哥,自從河梁分別,不覺許久,今日重逢,三生有幸。梅香看酒過來。哥哥酒到。
【降黃龍】 自別書林,自從河梁分別,回家時節,寢食間切切蹐蹐,了無音信。哥哥,今日到此時節,幸逢千里命駕,降臨咱蓬蓽寒門,使我雀躍不勝。(生) 賢弟,不勞厚款,只好雞黍相留便是。(旦) 休哂,未曾饌玉炊金,聊具些白飯青蒭,非為雅敬。(合) 表殷勤,且開懷暢飲,慎勿責吝。
(下略) (生)
【一枝花】我這里悄悄問原因,(科白從略)昔日里白面書生,今日里緣何改作朱顏綠鬢?(旦) 哥哥,我也不好說得。(生) 兄弟,為甚的欲言又忍,半吞半吐,語話不分明?兄弟呵,真個是虧心薄倖! (旦)
【前腔】非是我欲言又忍,半吞半吐不分明。怎奈我老萱堂拘系得緊,小梅香伏侍又勤。四下里眼睜睜,難訴我的衷情。
(生) 賢弟,你當初怎么不說半句真言? (旦) 哥哥不知其故,當初我要往杏壇攻書,我家嫂嫂笑我,我就把紅羅七尺埋在牡丹花下,我此去若玷辱名節,牡丹花死,紅羅朽爛。
【前腔】 因此上不敢吐真情,緊把著聲名守定。欲許下燕約鶯期,又恐怕蜂喧蝶混,又道是傷殘風化,有乖德行。(生) ……我且問你:那日在江邊拜別,不忍分離,虧你下得狠心,也不說半句真話。(旦) 哥哥,我也曾講來。……一路上見景生情,托物比興。哥,誰知不解文君意,那識伯牙心?(科白從略)
【前腔】 終朝顒望結朱陳,今日盼不見青鸞信,明日望那見黃犬音?我也曾把銀河肅整,鵲橋駕定,不得牛郎來會織女星。因此上俺爹爹受了馬…… (以下事久、人心對白唱詞從略)
(生) 兄弟,我和你只相別一月,你就許了馬家。
【一枝花】 枉自與你同床共寢,不知你是河洲淑女身。賢弟,你倒把機關嘲我,我這里醉漢未醒。你倒做了落花有意,我反做了流水無情。你正是賢德孟光,一心心要遂梁鴻案。我是個肉眼相如,那曉卓文君?兄弟親事不諧,就此告別。
(旦) 哥哥,留心在此處嬉耍幾日。(生)
【前腔】 百拜謝芳卿,辭別寶廳,急轉家庭。尋一個紅葉冰人,定要把你赤繩綰定。(人心白從略)誰知道你是鐵石心來鐵石人,你好虧心短倖,你好負義忘情,我知道了,只圖馬氏諧白發,可憐斷送我青春!
【前腔】 一來恨賢弟言而無信,二來恨卑人薄命,三來恨月老,注得不均平。我和你本是同林鳥,又被狂風散,比目魚又被猛浪分。本是鸞凰佳友,今做了參商兩星。咫尺天涯不得親。不由人把他怨恨,將伊怨恨。(旦) 人心,再斟上酒來。(貼斟介) (旦) 哥哥,
【前腔】 杯酒表殷勤。(生)賢弟,爭奈我喉嚨哽咽,飲不下了。(旦)我異日于歸馬氏,那時節你要見無由見,要會無由會。滿懷心事,盡付此杯傾。我這里和著相思淚,勉強奉君。你那里揾著相思淚,勉強相吞。哥,這杯酒權為媒證。(生) 兄弟,既是為媒證,待我勉強吞了這杯酒。(科白從略) (旦) 今生不得諧鳳侶,來生定要效鴛衾。望天天鑒奴此情。
(生) 賢弟, 為何只把酒來勸我?愚兄此行, 非徒啜而來。
【前腔】 特來桃園憶故人,藍橋路斷,陽臺不整。(旦) 哥哥,自古道“酒逢知己千盅少”,望兄海納數杯,以表小弟薄情。(生) 多蒙厚愛,感荷盛情,爭奈我喉嚨哽咽,不由人淚珠如傾。常言道藕斷絲不斷,情泯意不泯。悶懨懨難舍分比翼,眼睜睜不忍割同心。好一似和針吞卻線,刺人腸肚系人心。
【小桃紅】 情霑肺腑,意惹芳心,舉目相看淚滿襟,可憐見斷送我殘生命。知我的錦屏繡褥銷金帳,伴我的惟有孤月殘燈翡翠衾。從今后行也不安,坐也不寧,搗枕槌床夢不成。那有個得意人兒,殷勤訪問?兄弟,事既無成,就此告辭。
(旦) 哥哥,你決意要回,我不敢強留。容小弟再送一程。(生)
【下山虎】 須臾對面,頃刻離分,送別陽關道,難覓知音。看巫山鎖翠云,湘江淚溋溋。黃花瘦影,墜葉紛紛,滿眼飄紅雨,都是相思淚染成。(合) 欲別又難忍,止不住汪汪淚零,難舍難分,和你恩愛情。(旦)
【前腔】 風箏線斷,銀瓶墜井,楚岫云遮,祆廟火焚,切切心何忍?權把香羅表寸心。他日若相看,如見故人。(生) 這香羅非表殷勤,好一似見鞍思馬,睹物傷情。爭奈姻親事不成,使我冷清清,獨自轉家庭,反惹得我相思淚滿襟。(合前)
【余文】 才得相逢又別離,今朝分散各東西。正是流淚眼觀流淚眼,不傷悲處也傷悲。
《訪友記》 寫的是中國四大民間傳說之一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愛情故事。劇本大多散佚,今僅存殘出,見于 《群音類選》 等明代戲曲選本之中。此劇又名 《同窗記》。
此出寫梁山伯踐約往訪祝英臺,因祝英臺曾與山伯相約,要將其妹許配于他。及至到了祝府,驚見結拜兄弟英臺女妝相迎,才恍然大悟: 其妹即英臺也。山伯如夢初醒,遂喜不自勝,求結百年之好。誰知英臺傷心地告訴他,其父已將她許給馬家。山伯聞言,不啻晴天霹靂,悲憤填膺,“淚珠如傾”,遂怏怏而回。英臺含淚相送。一對戀人依依而別,生離即死別矣。后世戲曲,如京劇 《柳蔭記》、越劇 《梁山伯與祝英臺》 中的 “樓臺會”,其情節與此出同。
祝英臺上場唱 【轉仙子】,唱出了她聽說梁山伯來訪時,那種又驚又喜,又羞澀而不知所措的心情。她 “一時難換梳妝”,羞得滿面通紅。想到當初是女扮男妝與山伯相處,現在以女妝相迎,她感到 “羞答答怎與兄相拜?” 【降黃龍】 一曲,寫出了祝英臺對梁山伯到來的滿懷喜悅之情,她熱情地以酒相待。“奴”,古代女子謙卑的自稱。“書林”,原指文人學者之群,此處指書院、學堂。“切切蹐蹐”,見 《論語》 “子路”: “朋友切切蹐蹐。” “切切蹐蹐”,互相督促勉勵之意。祝英臺想到兩人在一起讀書時,互相督促勉勵,而分別后,“了無音信”。而今有幸見到你從千里外趕來,光臨寒舍,“使我雀躍不勝”。“命駕”,命令御者駕駛車馬。“蓬蓽寒門”是祝英臺對自己家門的謙稱。“休曬”,不要笑話。“饌玉炊金”,指精美的佳肴。此句是說不要笑我未曾準備精美的佳肴。下二句意為我只準備了粗劣的飯菜,不成敬意。“青蒭”,“蒭”,草也。這些都是祝英臺的謙詞。
梁山伯至此仍不明白,故而“悄悄問原因”: “昔日里白面書生,今日里緣何改作朱顏綠鬢?” “朱顏綠鬢”,指女子。當祝英臺說“不好說得” 時,他進一步追問:“為甚的欲言又忍,半吞半吐,語話不分明?” 祝英臺這才說出實情: “爭奈我老萱堂拘系甚緊,小梅香伏侍又勤,四下里眼睜睜,難訴我的衷情。” “萱堂”,指母親。“萱”,草名,《詩經·衛風·伯兮》: “焉得諼草? 言樹之背。” 古人傳說諼草能令人忘憂。“諼”,即 “萱” 字。“背”,北堂也。這二句意謂于北堂種萱草。北堂,古時為母親所居處。后來因以 “萱堂” 作為母親或母親居處的代稱。“爭奈”,即“怎奈”。“老萱堂拘系甚緊,小梅香伏侍又勤。” 這二句出自 《西廂記》: “小梅香伏侍得勤,老夫人拘系得緊。” 祝英臺是說,并非我欲言又忍,半吞半吐,實因老母親管束得緊,丫頭侍侯又勤 (實際上是監視著她),又是眾目睽睽之下,教我如何傾訴“我的衷情”?接著,祝英臺就向梁山伯說明,她之所以隱瞞自己是女兒身的原因: 因為其嫂笑她,謂其必失貞,她誓保清白,“因此上不敢吐真情,緊把著聲名守定。” 也欲許下婚約,又恐怕引起物議,有傷風化,違反道德品行。“燕約鶯期”,婚約。“蜂喧蝶混”,比喻蜚短流長,人們的議論。祝英臺畢竟生活在封建時代,深受三綱五常封建倫理道德的影響。梁山伯埋怨她臨別時“虧你下得狠心,也不說半句真話。” 祝英臺說,在送行的途中,她多次暗示,“一路上見景生情,托物比興,哥,誰知不解文君意,那識伯牙心?” “文君”,即漢代卓文君。卓文君新寡,司馬相如操琴,以一曲 《鳳求凰》 挑之,卓文君私奔相如。祝英臺又以卓文君自況。“伯牙”,即俞伯牙,春秋時人,傳說以琴藝著稱。伯牙鼓琴,志在高山流水,惟有鐘子期聽而知之。子期死,伯牙謂世無知音者,乃絕弦破琴,終身不復鼓琴。這里,祝英臺又以伯牙自居,謂梁山伯不了解她的一番苦心。接著,祝英臺怨望地訴說她如何思念他,望穿秋水地盼他到來,但他沒有及早趕到。現在他來遲了,“俺爹爹受了馬……”其父受了馬家的聘禮。她難過得說不下去了。“顒望”,企望。“朱陳”,婚姻的代稱。原是村名,在今江蘇省豐縣東南。唐代詩人白居易有 《朱陳村詩》: “徐州古豐縣,有村日朱陳……一村唯兩姓,世世為婚姻。” 后世遂以 “朱陳”作為婚姻的代稱。“青鸞”,傳說中的神鳥。送信的青鸞也即青鳥,為神話中西王母的使者。最早見于 《山海經》,漢代班固 《漢武故事》: “……有頃,王母至,乘紫車玉女夾馭,載七勝,青氣如云,有二青鳥如鸞,夾侍王母旁。” 后來多借指使者。唐代詩人李商隱 《無題》 詩: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黃犬”,指晉代陸機之黃耳犬,謂能長途傳遞書信。元代王實甫 《西廂記》 五本二折:“不聞黃犬音,難傳紅葉詩,驛長不遇梅花使。” “今日” 二句對仗極為工整。祝英臺又借用牛郎織女的民間傳說,向梁山伯表白她早已作了暗示,“把銀河肅整,鵲橋駕定”,但 “不得牛郎來會織女星”。因此其父受了馬家的聘禮。
梁山伯聞言,悔恨不已。【一枝花】 就表現了他不識廬山真面目的追悔之心和扼腕之痛。“河洲淑女”,出自 《詩經·關雎》: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孟光”、“梁鴻”,東漢扶風平陵人,梁鴻家貧好學,不求仕進,娶同縣孟光為妻,耕織于霸陵山中,后避禍移居吳地。梁為人舂米,既歸家,孟光每為之具食,舉案齊眉,恭敬盡禮。后世即以 “舉案齊眉” 作為伉儷情篤,相敬如賓的象征。“梁孟” 也成為稱人夫婦的美詞。在 【前腔】 中,梁山伯表示要回家請媒人來,一定要娶到祝英臺。“芳卿”,是對女子的美稱。“寶廳”,是對人居室的美稱。“紅葉”,出自紅葉題詩的故事。傳說唐時書生于祐經過御溝旁,見一紅葉自宮中流出,檢視之,上有題詩,乃宮女怨望哀愁之詞,遂亦題詩于上流入宮中。后宮中遣散部分宮女,于祐與其中一女成婚,合巹之夕,方知新人正是紅葉題詩者也。此故事中的男主人公有多種說法,分別為顧況、盧渥、李茵等,見于不同的筆記記載,但故事大同小異。后來就以紅葉象征媒人。“冰人”,亦媒人。《晉書·索紞傳》:“孝廉令狐策夢立冰上,與冰下人語。紞曰: ‘冰上為陽,冰下為陰; 陰陽事也。士如歸妻,迨冰未泮,婚姻事也。君在冰上與冰下人語,為陽語陰,媒介事也。君當為人作媒,冰泮而婚成。’”后來便把媒人叫做冰人。“赤繩”,出自月下老人的故事。唐人小說記韋固夜經宋城,遇一老人倚囊而坐,向月檢書。固問所檢何書?答曰: 天下之婚牘。又問囊中赤繩?答曰: 以系夫妻之足。雖仇家異域,此繩一系,終不可避。見唐李復言《續幽怪錄》 四 《定婚店》。后因稱主管男女婚姻之神為“月下老人”,或省稱 “月下老”、“月老”,成為媒人的代稱。“綰”,把長條形的東西盤繞起來打成結。梁山伯責備祝英臺鐵石心腸,“負義忘情”,又恨她 “言而無信”,恨自己薄命,恨月老不公平。又以同林鳥、比目魚遭風浪拆散,比喻姻緣無望。“參商兩星”,參星即二十八宿中的參宿 (相當于獵戶星座),商星即心宿 (相當于天蝎星座),東西相對。當此宿上升地面,彼宿即下沉地平線下。故而參、商二星是永遠不會相見的。唐代詩人杜甫 《贈衛八處士》: “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 梁祝 “咫尺天涯不得親”,使梁山伯 “不由人把他怨恨”。對此,祝英臺能說什么呢?她只能 “杯酒表殷勤”,“我這里和著相思淚,勉強奉君; 你那里揾著相思淚,勉強相吞。” 這兩句寫得情真意切,催人淚下。她向梁山伯表示: “今生不得諧鳳侶,來生定要效鴛衾。” 一片真情,惟天可表。梁山伯在 【前腔】 中說他特來訪故人,誰知姻緣無望。“藍橋”、“陽臺” 的典故,在本書中已有解釋,不再贅述,都是情人約會之所。自古道 “男兒有淚不輕彈,只因未到傷心處。” 而梁山伯 “喉嚨哽咽”、“淚珠如傾”,說明他已傷心到極點。下面的四個對句更是形象地狀寫他依依難舍,不甘撒手的苦悶心情。尤其是 “好一似和針吞卻線,刺人腸肚系人心。”這兩句很像是民間諺語,通俗平易,形象生動,十分貼切地表現了他既痛心又牽腸掛肚的復雜情感。
【小桃紅】 寫出了梁山伯的絕望。一對情人 “情霑肺腑,意惹芳心,舉目相看淚滿襟”,一句 “可憐見斷送我殘生命”! 表現了梁山伯的徹底絕望。俗話說: “哀莫大于心死。” 他心已死,自知不久于人世。“錦屏繡褥銷金帳” 原為成親而設,既然親事成泡影,那么 “伴我的惟有孤月殘燈翡翠衾”。更難忍受的是今后無望的、漫長的相思所帶來的噬心鏤骨的痛苦: “從今后行也不安,坐也不寧,搗枕槌床夢不成。”他想象今后自己將坐臥不寧,并且永無寧日,因為 “搗枕槌床” 睡不著,所以連夢都做不成,無法夢見情人了。連夢見情人這點安慰都不可能得到,痛苦絕望之甚莫過于此了。
梁山伯沮喪地向祝英臺告辭,祝英臺含淚相送。【下山虎】 前四句含唐代詩人王維的 《送元二使安西》詩意: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巫山” 典故本書中已有解釋,不再贅述。“巫山鎖翠云”,謂巫山被青云籠罩,不見神女。“湘江淚溋溋”,用湘夫人典故。傳說娥皇、女英為堯女舜妻。舜死二女淚下,染竹即斑。二女死為湘水神,竹名湘妃竹。“黃花瘦影”,宋代女詞人李清照 《醉花陰》云: “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黃花,即菊花。“墜葉紛紛,滿眼飄紅雨,都是相思淚染成。” 見王實甫 《西廂記》第四本第三折: “碧云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 這幾句都分別化用了唐、宋、元詩人、詞人和戲劇家的詩詞、曲詞。作者是明代人,好賣弄才情,好用典故。他也不顧劇中人物生活的年代,既為劇中人物立言,自然只能用此劇規定情景的年代以前的典故,否則便會鬧笑話; 不過,如果不計較其年代的話,此情此景,化用這些典故來表達梁山伯的悲傷凄涼的心情還是很貼切,很成功的。
祝英臺在 【前腔】 中,用 “風箏線斷” 四句,形象生動地訴說自己的復雜感情: 對情人的無限依戀,她曾經勇敢地沖破封建家庭的束縛,爭取出門讀書的機會,但最終未能掙脫封建的桎梏,而顯得那么孤立無助。“風箏線斷”,不僅意味著情絲已斷,而且自己的心也像斷線風箏那樣沒有著落。“銀瓶墜井”,無法撈起,喻美滿的姻緣已無法挽回。“楚岫云遮”,楚地的山是很美的,但如今被云遮住了,“祆廟火焚”,“祆廟”,拜火教襖神之廟。拜火教于南北朝時由波斯傳入中國。本是拜火教的廟宇卻偏偏被火焚燒,不是很具有諷刺意味嗎?但這二句卻正表現了祝英臺的美好理想和生存信念的失落與破滅。她知道這生離就意味著死別,雖然彼此都沒有明言,但殉情之志已決,為后來雙雙殉情設下伏筆。她贈梁山伯香羅作為紀念。而梁山伯則將要陷于 “睹物傷情” 的無限悲情和相思之中。梁山伯終于落得 “相思淚滿襟”,“冷清清,獨自轉家庭”。最后 【余文】 四句為梁祝的愛情悲劇唱了一曲凄美哀怨、委婉動人的挽歌。
雖然沒有見到全劇,但梁祝故事家喻戶曉,這出戲應該是全劇的高潮,曲詞寫得情文并茂,雅俗共賞,盡管個別地方用典不當,然而,總的說來很成功地傳達了主人公的心情,表現了他們不同的鮮明的性格特征。而此劇在優美的曲詞中所洋溢的九曲回腸的真摯的愛情,更是催人淚下,給人以美好的藝術享受。后世敷演梁祝故事的戲曲中的“樓臺會” 一出,于此已見雛形。
上一篇:《警黃鐘·閨俠》原文與翻譯、賞析
下一篇:《諸葛亮夜祭瀘江》原文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