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民歌·兔罝》原文與賞析
肅肅兔罝,椓之丁丁。赳赳武夫,公侯干城。
肅肅兔罝,施于中逵。赳赳武夫,公侯好仇。
肅肅兔罝,施于中林。赳赳武夫,公侯腹心。
本篇表明古人使用獸網打獵,網羅機警靈敏、疾奔如飛的野兔。
全詩共分三章,每章都是以在林道、林中打樁布網的陳述為開頭,從而進一步直接贊頌打獵武士的勇猛無比。首章先寫為布網作準備:“肅肅兔罝,椓之丁丁。”此言,為了布下孔眼細密的兔網,先將系網的一些木樁打入地下,發出丁丁之聲。這是為布網作準備。在一片野地上,眾獵手們的身旁放著孔眼細密的捕兔網,手舉大槌。將系網的木樁丁丁當當地狠敲入地,繪聲繪色地描寫出為獵兔匆忙緊張地作準備的獨特境界。水到渠成,下二句就寫出:“赳赳武夫,公侯干城。”此言:正在打獵的雄壯勇敢而堅強的武士們,正是保衛國君與國家的屏障。
經過布網的準備工作以后,便進入次章的歧路布網:“肅肅兔罝,施于中逵。”此言:將孔眼細密的兔網布設在林中四通八達的歧路之上。巧施網羅,兔子經過歧路,在所難逃。因為武士的勇敢多謀而再次贊揚他們:“赳赳武夫,公侯好仇。”正在打獵的雄壯勇敢而堅強的武士理所當然是國王國家可靠的助手,即股肱之臣。可見詩人把武士與國君國家的關系寫得比首章更親密重要。
經過歧路布網之后,還怕野兔不陷羅網,因此將下網的范圍進一步擴大:“肅肅兔罝,施于中林。”在樹林之中廣布羅網,哪怕野兔再狡猾也難逃羅網。因為武士的勇敢多謀,詩人又進一步贊揚他們:“赳赳武夫,公侯腹心。”這雄壯勇敢的武士理所當然的是君王國家最親信的人,即腹心之臣。可見詩人把武士與君王國家的關系寫得比次章更親密重要。
詩人對武士作了無以復加的贊揚,表明當時人們對武士的重視。在周朝前后諸多部族之間,一直征戰不休,為了應付征戰,就必然對武士們看重、崇拜、渴求,以作國王國家的“干城”、“好仇(逑)”、“腹心”。因為諸多武士是保衛國王國家和對外征戰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從詩中可以窺見周南地方民族的尚武精神。
為了復詠,二、三章的二、四句調換了字詞。但不是籠統地調換字詞與復沓,而是使情節步步推進、使感情步步加深。對這些,都描寫得十分精細巧妙。
上一篇:《宋代民歌·無名神·傷雙燕》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唐代民歌·伊州歌·入破第五》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