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宋詩歌·黃庭堅·寄黃幾復》鑒賞
黃庭堅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傳書謝不能。
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蘄三折肱。
想得讀書頭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此詩原注:“乙丑年德平鎮作”。乙丑,當為宋神宗(趙頊)元豐八年(1085),是時,黃庭堅正監德州德平鎮。
黃幾復,名介,南昌人,是黃庭堅少年時好友,時為廣州四會(今廣東四會縣)令。而詩人自元豐六年起就在德平鎮(今山東德平縣)了。
* * * *
這是一首黃庭堅詩作中比較著名的佳作,常為選家所青睞,入選各種選本。下邊分聯講說——
首聯:天南海北斷音問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傳書謝不能。
詩篇開頭就說彼此遠離南海北地,信訊隔阻難通。這看來平凡的文辭,卻句句有著自己的來歷:首句語出《左傳·僖公四年》,楚成王問齊桓公的話說:“君處北海,寡人處南海,惟是風馬牛不相及也。”春秋時,齊國處北方近海之地,楚國處于南方近海之地,故有此說。而如今的德州屬齊地靠近渤海,四會則在廣東南部海濱,正好借用此語。
次句寄雁傳書,用的是《漢書·蘇武傳》之事;謝不能,則化用《漢書·項藉傳》中語。此處的謝,即謝絕。傳說南飛之雁,到達衡陽回雁峰即返。總之,寄望鴻雁傳書,終成泡影。
頷聯:憶惜撫今當悵惋
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
這一聯詩主要是寫在夜雨燈前憶昔撫今。上句憶過去,敘舊游之歡暢;下句寫當今,記轉徙江湖之凄苦。據《黃幾復墓志銘》所云,黃庭堅同黃幾復于寧熙九年同科出身,自京師歡聚之后,已歷整整十年了。
這聯詩就是通過記述這些往事與現狀,傳達了彼此之間的深厚情誼。
頸聯:清廉才干稱雙美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蘄三折肱。
詩人在此聯中,大方地征引了古代經傳中的典實入詩。四立壁,用了《史記》描述司馬相如窮困狀況的話,即:“文君夜奔相如,相如馳歸成都,家徒四壁立。”常用的“家徒四壁”成語就出典于此。三折肱(gōng工),喻人閱歷多,長本領。其典出自《左傳·定公十三年》:“三折肱,知為良醫”。這里,詩人借以稱黃幾復具有治世才能,不待閱歷豐富,就已有良好政績。蘄,通“祈”,求也。
詩人在此之所以用最大熱情、最高贊語,稱頌了老友的為官清廉,治政得力的優良作風和卓越政績,正是為了尾聯的“卓才賤用”作好鋪墊。
尾聯:猿聲伴讀惜賤用
想得讀書頭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最后,詩人發揮想象思維,依稀見到老友在瘴流淙淙和猿聲哀哀相伴之下,白頭勤讀的凄苦狀況。為他時至暮年,仍沉下僚,感到悲愴,給予無限同情。那種憐才之意,不平之鳴,見于言外。瘴溪,即指發生瘴氣之溪流。傳說嶺南邊遠地帶多瘴氣,古人認為是一種山林中的毒氣。一說,西南山民稱虐疾為“瘴氣”。
* * * *
黃庭堅這首七律,不論立意、句法或使事用字,均有超常之處,值得細加玩味。
先看立意
此詩從表象看,似乎是一般酬友念舊之作,但細察其深層意蘊,真正立意在于兩個字:惜才。他對朝廷在用人上因黨爭或其他原由而任意遣使是深惡痛絕的,詩人乃親歷者感受當特別深刻。詩篇透露出作者對于有才不用,賢才賤用,而無才濫用的弊政,心懷不滿。因此,對于有些英才埋沒草莽,如黃幾復那樣常沉下僚的賢才,給予深切的同情與關懷。
次看使事
全詩八句,使事用典頻頻。詩中屢屢從《左傳》、《漢書》和《史記》等古籍中,或明或暗地證引了不少古語或典事,至少有四、五處之多,但不見斧鉞之痕。這使詩歌大大增加了豐厚度和深沉感。
再說句法與用字
詩人在開頭就以經傳中的散文句式和口語化詩句起調,使詩歌帶上古拙意味;接著,在頷聯,全用名詞或數詞組句,營造抒情述事的詩境,也給詩篇顯出新意;特別是在頸聯中,詩人用拗句寫律詩,出句連用五仄,對句不但不救,而且還出現“不拘”現象。詩中這種峻硬奇崛句法,似乎是詩人為了配應主人公不拘流俗的性格特意為之的。這里雖然用了拗句寫法,不合常規,但屬對工穩,節奏分明,讀來無太多的聱牙之嫌。
我觀其如此句法和字法遣使的用意,似乎詩人有意要力糾晚唐五代詩,特別宋初西昆體的浮靡圓熟詩風的弊病。因此,往往有糾枉過正的偏失。我們今天讀黃庭堅詩歌,以及江西派詩,對此不能不加省察。
* * * *
在這里,順便說說關于拗體詩的問題。
一、何謂“拗體”和“拗體詩”?
這是我國舊體詩歌中的一種。凡是律詩或絕句的平仄,不依常格者,謂之“拗體”或“拗體詩”。
據董文煥《聲調譜·凡例》云:
古詩拗體世多不講,可知古詩此體,自來鮮注意者。蓋律絕平仄有定,不依規定的平仄,所以謂之“拗”。古詩非律絕比,所以人鮮注意,而 “拗體” 之名,遂若專為律絕而設矣。又凡一詩全體皆拗者,謂之拗體詩; 律詩中間一聯拗者,謂之“拗句格”。
(見宋·胡仔 《苕溪漁隱叢話》)
據有人研究,董說的“拗體詩”的定義,似應作進一步的商榷。
二、拗體詩特征
有人將它同普通律絕相比較,可見其主要特征有二:
①失粘或失對。拗體詩,可以全部失粘或失對,也可以幾處失粘或失對,甚至一處失粘失對,也可稱拗體詩。這是拗體詩最基本的一個特征,也可以說,拗體詩同普通律絕的區別即在粘對上。
②常常大量使用拗句。詩中有一、二句或幾句單獨使用的拗句,或作了相救,但粘對律正常,也不算拗體。
三、拗體詩與古體詩的區別
拗體詩除了要遵循一般律絕要求之外,也是要講究平仄,講究拗救的,只是代表了另一種反常規平仄律的追求而已。這種詩還屬于格律詩,是它的一種變種、變格。
而古體詩則不同。它除了要求用韻之外,根本不講究平仄,也不強調要求對仗,是一種比較自由的舊體詩,屬于非格律詩范疇。
四、詩歌句子種類
從聲律角度講,舊體詩歌使用的句子,主要有三種:
①律句——依照一定的平仄規律組成的句子,謂之“律句”。以出句綴上對句,即組成律聯。
②拗句——不依一般律絕規定的平仄格律組成的句子,稱之為“拗句”。但它仍然要講究平仄,只規則不同而已。
③病句——亦稱“不拘句”。其主要特點是不講平仄,只能用于古體詩。而律句、拗句則用于律詩和絕句。
上一篇:《明代詩歌·楊慎·宿金沙江》鑒賞
下一篇:《明代詩歌·陳子龍·小車行》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