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詩歌·龔自珍·詠史》鑒賞
龔自珍
金粉東南十五州,萬重恩怨屬名流。
牢盤狎客操全算,團扇才人踞上游。
避席畏聞文字獄,著書都為稻粱謀。
田橫五百人安在,難道歸來盡列侯?
本詩寫于道光五年十二月(1826年一月),詩人守母喪后客居江蘇昆山時。
古典詩歌中的“詠史”,常借題發揮,或抒寫懷抱,或諷諭現實,題“詠史”實諷今。龔自珍這首《詠史》詩,也不例外,它借史以諷當時的黑暗政治,并對一批所謂名流加以諷誡,還忠告他們對清廷別抱幻想。
* * * *
首聯:指出東南文士大犯“金粉”病
金粉東南十五州,萬重恩怨屬名流。
金粉,舊時婦女化妝用的鉛粉。古典詩詞中多用來表示綺麗繁華的意思。此處形容繁華豪奢生活。東南十五州,泛指江南地區。這里所謂“名流”,含有幾分譏刺之意。這是說,繁華富庶的江南地區,士大夫名流之間,恩怨重重,矛盾很多。意指東南文士多忘懷國事,醉心于名利和聲色的追逐,沉溺于個人享樂之中。
頷聯:揭露清廷的黑暗吏治
牢盤狎客搡全算,團扇才人踞上游。
先說牢盤狎客,指掌管鹽務官僚的幫閑人物或鹽商家中的幫閑清客。牢盤,原指煮鹽器具。《本草》云:“煮鹽之器,漢謂之‘牢盤’。”這里是借指專管鹽務的官僚或經營鹽務的鹽商。狎客,原指陪伴帝王游樂的“幸臣”。此指為權貴豪商所親近狎暱之人,如清客等。至于團扇才人,各家注釋不一,有指皇帝親信;有說泛指流連聲色的無行文人;也有的說,泛指慣于阿諛奉承之人。團扇,是古代宮中常用的圓形有柄的宮扇。才人,女官名,常管宮中宴寢之事。晉武帝時設置,延襲至宋。
對于上述解說的分歧,其原因是人們對于它是作為一個詞語呢,還是兩個詞語來看有關。依我看,應當把它們看作一個詞語,即:“牢盤之狎客”、“持團扇之才人”。這就容易取得統一看法。
這一聯的意思是說,掌管鹽務官僚的幫閑清客,居然操縱著決策全權;慣于奉承阿諛無行之徒,現今居于得意的重要地位。
頸聯:鞭撻士人的庸鄙行為
避席畏聞文字獄,著書都為稻粱謀。
這是說,讀書人一聽到“文字獄”,就嚇得趕快跑開;即使有人還在著書立說,也不過為了糊口而已。
這里,補釋幾個詞語:
避席——古人布席于地,各專一席而坐,離席而起表示敬意,稱“避席”。此指離席而走,表現害怕之狀。
文字獄——舊時統治者迫害知識分子的一種冤獄。他們故意從詩文作品中摘取字句,羅織罪名。康、雍、乾幾代的“文字獄”熾盛,迫害甚酷。
稻粱謀——本指禽鳥尋找食物。此借指人們謀生之意,即為自己生活打算。
尾聯:借典揭露朝廷騙局
田橫五百人安在,難道歸來盡列侯?
這里引用了田橫抗漢的典故,借以諷刺清廷慣于設騙局欺瞞世人。據《史記·田儋列傳》載(大意):田橫,原戰國時齊國貴族,秦末自立為“秦王”。漢高祖即位后,田橫同徒屬五百多人逃到海上,以示抗漢。高祖招降云:“田橫來,大者王,小者乃侯耳;不來,且舉兵加誅焉。”而田橫仍不愿事漢,在赴洛陽途中自刎,從者二人亦自刎。島上五百人聞橫已死,亦均自殺,世稱“田橫客”。列侯,漢代一種侯稱。漢制,同姓王子封侯,稱“諸侯”;異姓者封侯,稱“列侯”或“通侯”。
這兩句是說,像田橫五百壯士那樣的人,怎么都不見了,難道投歸漢朝的真能封侯做大官? 言外之意是,警告士大夫們不要醉心于功名利祿,不要對朝廷心存幻想。同時,也表達了詩人對堅持氣節者的贊頌與醉心功名者的諷誡。
上一篇:《清代詩歌·沈德潛·吳山懷古》鑒賞
下一篇:《兩宋詩歌·王十朋·詠柳》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