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光羲
(其一)
洛水春冰開,洛城春樹綠。
朝看大道上,落花亂馬足。
(其三)
大道直如發,春日佳氣多。
五陵貴公子,雙雙鳴玉珂。
“洛陽道”是樂府詩題。“呂四郎中”即呂向,字子回,開元間曾為主客郎中,故稱為呂四郎中,“四”是他的排行。儲光羲寫詩獻給呂向,可能是為了以詩明志,表現自己的。
洛陽與長安相對,占稱東京、東都,一直是佳麗繁華之地。現代人熟知洛陽的牡丹和名勝古跡,而最為古人稱道的是它的“大道”,梁朝簡文帝《洛陽道》說:“洛陽佳麗所,大道滿春光”。梁元帝《洛陽道》說:“洛陽開大道,城北達城西”。由于洛陽的馳道成了文人反復詠贊的對象,所以“洛陽道”也就成了樂府詩題。今天的洛陽人還自豪地說:“入了洛陽城,馬路寬又平。”
第一首詩押入聲韻,概括描寫了春日洛城的自然景觀以及它給洛陽道帶來的繁華。“洛陽”,顧名思義,它在洛水之陽,氣候溫潤,最適宜花木生長,因而這洛陽道邊的花木也成了一大奇觀。對此前人多有描寫,梁元帝詩是:“青槐隨幔拂,綠柳逐風低。”陳后主詩是:“柳花塵里暗,槐色露中光。”張正見詩是:“柳影緣溝合,槐花夾路飛。”……由于“前人之述備矣”,所以詩人從“冰開”到“樹綠”,再由“樹綠”到“落花”發展變化的層級來寫,這是大自然無聲的運動。在這香花灑滿路、紛披聚陌頭的良辰美景面前,人是不甘寂寞的;洛陽的春日,“王孫重行樂,公子好游從”,以至于出現了“玉車爭曉入”、“紅塵暮不息”的熱鬧景象。因而詩人在早晨的洛陽道上看到的是“踏花來去馬蹄忙”的特殊景觀,它不僅讓讀者想象到士女如云、牡丹飄香、歌吹沸天的名都喧囂,甚至也同詩人一樣,依稀感覺到撲面而來的香塵了。
第二首詩是洛陽道上公子王孫的特寫鏡頭。首句“大道直如發”脫胎于鮑照“馳道直如發”的詩句,以發喻道十分新穎,說明這“直”并非筆直、挺直,而是隨順人意、自然平直。“五陵”是漢代皇帝的陵園,因這里住著許多富豪,風俗奢縱,所以五陵少年、五陵人就成了貴胄富豪子弟的代稱。“珂”是馬勒上的裝飾品,《西京雜記》說:“或一馬之飾值百金,皆以南海白蜃為珂”。梁元帝有“玉珂鳴戰馬”的詩句。洛城的春色,引來了“黃金彈俠少,朱輪盛徹侯”的香車寶馬,而他們在洛陽道上紙醉金迷、醉生夢死的生活又推動了都市的繁榮。詩中的“佳”、“鳴”二字,顯示了盛唐的雄渾氣象,有一種財大氣粗的驕矜自信;另一方面,貴公子沒日沒夜的縱情享樂,不又讓人感到某種危機嗎!
儲光羲是開元十四年的進士,是有名的詩人,此時為何混跡于洛陽道呢?他在第五首詩結尾說:“少年不得志,走馬游新市”。可見,這是他進士及第前的少作。
上一篇:李白《陪族叔刑部侍郎曄及中書賈舍人至游洞庭五首(其三)》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常建《落第長安》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