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散曲·張可久·[雙調]落梅風·春晚》鑒賞
張可久
東風景,西子湖,濕冥冥柳煙花霧。黃鶯亂啼蝴蝶舞,幾秋千打將春去!
這曲小令,是他居杭州時所寫,他出身浙東,久居江南,特別是晚年在杭州定居,長期受著西湖山水的熏陶,所創作的散曲往往清麗可人,深受士人們喜愛。以“春晚”為題的小令,張可久寫了多首,前邊讀過的是一首,這里再讀的又是一首,但兩首小令,其意其情大不一樣,可以對照著讀,定有新悟。
[雙調],是散曲常用的宮調,是六宮之一。它的聲情是健捷激裊,正是此小令所需。[落梅風],是曲牌,也稱“壽陽曲”,字數定格:三、三、七,七、七,共五句三韻。首句不用韻。第三句及末句,均上三下四,與第四句上四下三配合,節奏上有特殊風味;與詩詞不同。
* * * *
此小令篇幅甚小,短短二十七字,卻勾畫了一幅可觀可賞的西湖暮春小景。且看,作者是如何描繪這幅小景的?
西湖美景,歷代文人墨客寫過不知其數:有寫鳥瞰式全景的,也有抓住重點寫一陲隅的;又有若干人分寫了春湖、秋湖、夏湖和冬湖各季節之景色的。總之,林林總總,玲瑯滿目。那么,張可久寫什么景色呢? 又從何處入手描寫?現在,看這篇《春晚》可知,他擇定一個容易引人感動的“晚春”之景,并揀集了若干帶有節候特征的物象,如柳、花、鶯、蝶,以及東風、紫霧和秋千等等,加以匠心獨運的描繪,制成一幅“西湖晚春圖”。
在這幅畫圖中,透露了曲家所表的旨意和感情傾向。它同上篇《春晚》小令,是完全不同的。因此,選用的宮調也不一樣:上篇小令用的是善表感嘆傷悲之情的[南呂宮],而這篇小令,卻改用了[雙調],以便更好地表達健捷激越的情調。因此,曲中所用的各種各樣表現“晚春”之物象,而流露的感情韻味卻正好相反。這篇寄調[落梅風]的小令,擺在人們面前的是——
和煦南風,吹縐了澄湖綠水,泛起誘人的微漪;由細細水珠凝成的春霧,迷濛一片(此處的冥冥,非昏暗之意,而是“模糊迷濛”的樣子)。那裊裊春柳一望如煙;那璀璨鮮花,四處爭放;還有“柳浪聞鶯”,鶯囀關關悅耳;更有蝶翔花間,舞姿翩翩惹人。作者動用了自己的高超藝術手腕,把一個暮春西湖景色,繪聲繪色地顯現了出來,甚為勾人魂魄。
可是,他沒有忘記曲題“春晚”二字的含意。于是,煞費匠心地在曲尾來了一句:“幾秋千打將春去!”這卻是一個不可忽視的“點旨”之句。因為姑娘們正玩得興高采烈而未盡之時,只“幾秋千”,就把“春”蕩走了,你看,多么掃興! 作者這個結尾,真是神來之筆,不能不教人叫絕!
上一篇:《元代散曲·喬吉·[雙調]水仙子·尋梅》鑒賞
下一篇:《元代散曲·馬致遠·[般涉調]耍孩兒·借馬》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