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人博陵王名家,憐我總角稱才華。
華州留語曉至暮,高聲喝吏放兩衙。
明朝騎馬出城外,送我習業南山阿。
仲子延岳年十六,面如白玉欹烏紗。
其弟炳章猶兩丱,瑤林瓊樹含奇花。
陳留阮家諸姓秀,邐迤出拜何駢羅。
府中從事杜與李,麟角虎翅相過摩。
清詞孤韻有歌響,擊觸鐘磬鳴環珂。
三月石堤凍消釋,東風開花滿陽坡。
時禽得伴戲新木,其聲尖咽如鳴梭。
公時載酒領從事,踴躍鞍馬來相過。
仰看樓殿撮清漢,坐視世界如恒沙。
面熱腳掉互登陟,青云表柱白云崖。
一百八句在貝葉,三十三天長雨花。
長者子來輒獻蓋,辟支佛去空留靴。
公時受詔鎮東魯,遣我草奏隨車牙。
顧我下筆即千字,疑我讀書傾五車。
嗚呼大賢苦不壽,時世方士無靈砂。
五月至止六月病,遽頹泰山驚逝波。
明年徒步吊京國,宅破子毀哀如何。
西風沖戶卷素帳,隙光斜照舊燕窠。
古人常嘆知己少,況我淪賤艱虞多。
如公之德世一二,豈得無淚如黃河。
瀝膽呪愿天有眼,君子之澤方滂沱。
義山詩歌創作的突出特征是以曲筆寫濃情,所謂 “寄托深而措辭婉”(葉燮語)。但是,這首感戴府主崔戎知遇之恩的緬懷詩,卻別開生面,思緒如注。用明暢、鋪張的詩語渲泄發自心底的悲痛,既生動地表現了詩人凄愴難抑的情態,又無聲淚直露的浮淺輕率之弊。讀之,頗有韻遠情深,耐人咀味之感。我們知道,生活是創作的土壤。尤其帶有紀實性質的篇什,它的思想意蘊、表現技法更與作者的際遇緊密關涉。唐文宗大和七年(833),給事中崔戎任華州刺史,其間,年少未第的李商隱在鄭州刺史省院的推薦下,進謁崔戎,崔因喜其才藝,熱情招待了詩人,并辟為幕僚,掌管章奏。翌年三月,崔被調任兗海觀察使,李隨府主同到兗州,繼為賓佐。不幸,時至六月崔戎病逝于任所。身世孤苦的李商隱在仕進的道路上亟盼享有社會地位的人物為之揄揚關說,沒料到竟遭此打擊,其心靈的創傷無法平復,感情上的懷戀與痛楚亦委實難以名狀。這篇《安平公詩》 就是在這種心態和情緒的支配下寫作的。整首詩依著時間的發展先后為序,順寫詩人兩入幕府的經歷,描述了自己和府主的深摯情誼,真誠地表達了對亡者的銘念和追悼。
“丈人博陵王名家,憐我總角稱才華。”《舊唐書·崔戎傳》 記載,崔的“高伯祖元暐,神龍初,有大功,封博陵郡王?!痹姼璋l端敬重地交代了府主家世的功德、地位,意在說明安平公崔戎并非一般官吏可比,而是出身高貴,令人景慕的尊長。聯系下句不禁想到,博得這樣一位世尊的青睞、憐愛本來就十分難得,何況詩人又是個“淪落貧賤,遭逢艱虞” 的童子呢,那該怎樣的榮耀和幸運?。∵@長幼、尊卑形成的巨大反差,掀動著詩人的心扉,不能不激起翻騰的思緒。往事如潮,頓時涌上心頭:“華州留語曉至暮,高聲喝吏放兩衙。明朝騎馬出城外,送我習業南山阿?!比A州幕府,賓主相得,兩位忘年交的朋友,促膝談經,抵掌論文,形影不離,朝夕相處。句中“放兩衙”,即指為了接待賓客而停止了官署里早衙和晚衙的辦公?!澳仙桨ⅰ保f法不一,或說是京城(見《中國歷代著名文學家評傳》 第二卷關于李商隱一文),或指為華山的隈曲處。其實,參考下文詩意可知,此地為風景幽美之區便不致于誤解作品大旨。李商隱雖受崔戎辟聘,崔卻仍然支持他繼續深造,攻讀學業。正象令狐楚那樣,已請詩人到他幕府做巡官,但不讓承擔具體事務,而教他學習今體文。崔戎資送詩人去條件優越的地方學習,也免不了要有物質捐助,精神鼓勵。這使不久前科考失敗的年輕詩人會感到無限溫暖和欣慰。他在后來的 《上鄭州省給事狀》里非常感激地說:“兗海大夫 (崔戎) 時內中外,嘗賜知憐。給事(省院) 又曲賜褒稱,使垂延綱?!辈谎远鳎@里的賓主宏論長談,連轡出城相送的典型事例,是府主所賜“知憐” 的形象寫照。長者對詩人極為周備的關切態度,自然影響他的子輩和李商隱的過從。“仲子延岳”以下六句,就描繪了府主令郎的形象。《漢書》 說“陳平美如冠玉”?!稌x書·王戎傳》有 “嘗日王衍神姿高徹,如瑤林瓊樹,自然風塵物外” 的話。詩人化典設喻,刻畫崔家后代容貌風姿,其兄秀如美玉,神態瀟灑,其弟稚氣猶存,卻風韻獨標。他們個個神朗俊雅,煥發著青春光彩,好似東晉陳留阮氏家族的子孫?!稌x書·阮籍傳》 載,籍的 “兄子咸,咸子瞻,瞻弟孚,咸從子修,族弟放,放弟裕”,皆出類拔萃,不同流俗。詩人借阮家后代說世尊的令郎,于頌美中包含著關系的親熱。本來李商隱和他們行輩相同,年歲仿佛,相互見面,其心歡意洽的情景一定給詩人留下美好的記憶。至于和幕府中僚友的交情還有一層內容:“府中從事杜與李,麟角虎翅相過摩,清詞孤韻有歌響,擊觸鐘磬鳴環珂。”句中 “杜與李”,是指崔戎的屬官杜勝、李潘。詩章贊揚兩位同僚文采英俊,明敏干練。這種人才稀貴如麟角,與之切磋砥礪如同猛虎添翼,大得增益。作為詩人,李商隱和他們交結為朋友,雙方酬答唱和,交流經驗、體會,以此提高創作才能的機會增多了。李商隱敏銳地發現了僚友詩歌的特點,肯定其獨創性,也流露出欽佩之意。其實,義山詩用清詞麗句表達新奇深隱的旨趣,吐韻鏗鏘悠揚,色調鮮明瀏亮的詩歌藝術和詩友的“清詞孤韻”,擊鐘敲磬,環珂鳴響的創作風格何其相似乃爾。古代文朋詩侶生活天地比較狹窄,每逢相會,一起活動,能夠直接傳遞思想感情信息,常激發生活的熱情。難怪當年孔子和弟子們談心,對子路、冉有、公西華的從政理想不感興趣,但聽了曾晳的發言 “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立刻引起共鳴,深表贊同。由此推知,府主帶領屬官,乘大好春光前往詩人讀書處看望他的事情,一定象巨石投湖,在他心中出現了道道波瀾。詩中的這段景物描寫,真實地反映了彼時的心境?!叭率獭币韵铝浔銓戯L恬日暖,寒氣消盡,秀美的春光又來到人間。山嶺崗巒的向陽處鮮花盛開,林木掛綠,這艷花新樹招來了百鳥的鳴唱,啁啾婉轉,嚶嚶成韻,自然界的景物無不充滿勃勃的生機。當此之際,崔戎和他的僚屬攜載美酒豐肴,特地來慰問這位分居苦讀的幕僚李商隱。這里詩人以天然聲、色刻繪新春畫面,用人物的情緒行為表現賓主間心心相印的深厚友誼。攝景烘情,寫人襯景,兩相生發,極富韻味,繪形繪聲地再現了賓主相會于大自然懷抱中的欣喜與歡愉!“仰看樓殿撮清漢,坐視世界如恒沙。面熱腳掉互登陟 青云表柱白云崖?!贝颂帉戀e主同游佛寺寶殿的過程。巍峨塔樓拔地而起,高出天外。登臨塔頂,俯視蒼茫的原野,竟覺得大千世界如微塵似的甚為渺小。倘若游人窮高極遠地搜尋勝地,攀登在峻嶺聳崖之間,就會感到凌虛可怖,渾身戰栗。詩句里“面熱腳掉”即是描寫“登陟” 恐懼之態。“腳掉”,指腳抖。一般說來,李商隱的比興詩篇時常引經據典,追求奇趣新意,這種作風在他的賦體敘事詩里亦可碰見。如下面關于佛寺靈物的描述皆用內典佛經的材料。詩句晦澀,朦朧含閃,缺乏佛教知識的讀者難以立見其意?!耙话侔司湓谪惾~,三十三天長雨花。長者子來輒獻蓋,辟支佛去空留靴?!?“貝葉”亦稱 “貝葉經?!狈鸾掏桨呀浳目虒懺谪惗嗔_樹葉上,以攜帶傳習,此泛指禪門經典。“一百八句”指 《楞伽經》 書上的不生句、生句等的句數,其內容體現了佛家所謂的大智大慧。“三十三天” 一句凝縮了 《法華經》 中這樣的說法:“佛前有七寶塔,高至四天王宮,三十三天雨天曼陀羅花,供養寶塔?!笨梢娺@兩句詩是說禪林寺院內藏有豐富的佛典,存在著靈異的事情?!伴L者” 一聯繼續宣揚了這層意思?!毒S摩經》 記載:“毗耶離城有長者子,名曰寶積,與五百長者子俱持七寶蓋來詣佛所,各以其蓋供養佛?!庇?《水經注·河水》 曰:“(于闐國)城南十五里有利剎寺,中有石靴,石上有足跡,彼俗言是辟支佛跡?!痹娙藢俚溆檬?,暗示佛寺中亦有神通廣大的寶蓋及令人向往的佛跡。從詩章構建的形式看,開篇至此,可斷為第一個層次。作者在首入崔戎幕府之事的范圍內,抽取自身與各種人物的交往活動為線索,先府主,次子弟,后幕僚的順序,依著主體感受展示出對方各自不同的美質、情貌,在頌美之詞中充溢著濃郁的友善之情。詩作隨著描寫空間的轉換,引出了春日風光、殿宇佛寺的畫面,擺脫了交往活動局限于幕府里的小天地。從而,詩的格局開張了,境界擴大了,為后頭簡寫再入幕府的事情,起了水到渠成的作用。
“公時受詔鎮東魯,遣我草奏隨車牙。顧我下筆即千字,疑我讀書傾五車?!比绻f詩人描寫華州府里的活動是側重在對方身上用筆,那么,此處將筆移到本身上來,進一步表現府主對李商隱的器重和賞愛。“東魯”,指山東兗州,崔戎調任兗海觀察使時仍邀李商隱做幕賓。因為李商隱 “才思俊麗”,“善于屬文”,其章奏馳譽士林,所以崔戎把他留在身邊,一定認為他辦事干練,人才難得,并大有培養前途。詩人在這里表露的自我感覺,是完全有根據的。萬萬沒料到,詩人的知己竟于強壯之年而歿世,這怎能不引起李商隱的萬分悲痛呢!“嗚呼大賢” 四句哀嘆世無起死回生的妙藥,驚呼大賢短壽的厄運,直抒胸臆,傾吐肝腸寸斷、心骨裂痛的悲傷。不僅如此,還用高山崩塌,大海震恐,來形容自己心理上承受不了崔戎病逝變故的打擊?!稌x書·顧愷之傳》 說,愷之曾為桓溫大司馬參軍,“甚見親昵,后拜溫墓,賦詩云:‘山崩溟海竭,魚鳥將何依!’或問之曰:‘卿憑重桓公乃爾,哭狀其可見乎?’答曰:‘聲如震雷破山,淚如傾河注海?!卑牙钌屉[對待崔戎的心情拿來與之比較,足可視為同調?!懊髂晖讲降蹙﹪?,宅破子毀哀如何?西風沖戶卷素帳,隙光斜照舊燕窠?!本渲?“明年” 是太和九年(835),詩人自鄭州赴京來吊崔戎,此時所見,已是人去樓空,滿目蕭然,不勝悲涼。清代馮浩在 《玉溪生詩集箋》 中指出,作者筆下勾出這幅凄清黯淡的圖景,是頗具藝術匠心的,其目的是為“略與前 ‘三月石堤’諸句相激射”,以突出 “榮悴判然” 的今昔之變,特別是“燕窠”,暗用巢幕,“以比舊在幕中”,證明府主厚恩平生縈懷不忘。李商隱深切地感到,“古人常嘆知己少,況我淪賤艱虞多。如公之德世一二,豈得無淚如黃河?!痹娙饲嗌倌陼r期生活孤苦,九歲喪父之后,接踵而來的便是“家難旋臻,躬奉板輿,以引丹旐。四海無可歸之地,九族無可倚之親”(《祭裴氏姊文》)。為了糊口,他還替人謄寫抄錄,即“傭書販春”,以渡時艱。十六歲因詩文小有名氣,獲得令狐楚的賞識,并給予了很大的幫助和愛護。詩中所說“如公之德世一二”就是崔戎和令狐楚?!斗霞准ば颉?講得更為明白:年十六,“以古文出諸公間”,“其后聯為鄆相國、華太守所憐,居門下時,敕定奏記”。無庸贅言,李商隱在政治上、文學上的發展和“二公” 的栽培關聯至密,而這首《安平公詩》結尾發出的祝愿:“瀝膽呪愿天有眼,君子之澤方滂沱?!闭菑脑娙诵牡讎娪砍鰜淼闹郧檎\意,反映了 “百生終莫報,九死諒難追” 的無限感激。
一般說,借事吐情是緬懷詩的慣常表現手法。但此詩追憶往事,悼念亡者的寫法都比較獨特,其中,最為明顯的地方是以作者本人為軸心,以詩人與府主及其子弟、僚佐的關系為筋脈,從而形成了廣闊的幅射面,包容著許多人物和事件,展示出富有生活實感的畫卷,讀之分外感人。詩篇一開始,作者振展筆墨,時疏時密描寫過去生活的場景,突出歡心愜意的事情,可親可佩的人物。如府主對詩人的稱贊和獎掖、崔家子弟的美顏光彩及友好真情,同僚李、杜兩人的干才詩藝,還有賓主游宴、覽勝的暢快與喜悅等等,以事見人,寫人慰心,繪其形,傳其情,栩栩如生,浮漾紙上。詩作在前部分層層寫樂之后,筆路陡折,轉入寫哀,詩人不可阻遏的悲痛于情景交織的表述中,傾涌如注。這樣,詩歌的前后兩部分構成了樂與哀的對照。不僅表現了按時間推移組織篇章的緊湊結構,而且使抒情有了根底,增強了藝術感染力。倘能進一步深入到詩作的細部,讀者又會感覺到前后兩大層之間不斷地勾連與呼應。試讀篇首“丈人” 諸句與詩中“公時”四句,“三月”句以下關于春色的描繪和“明年” 句以下凄切的景語,在意脈上均有聯系和比襯,甚至詩歌煞尾發出的祝愿,也遙扣前面刻畫崔戎諸子的詩句。整個詩章跟著敘事主線的鋪展,前呼后應,有轉有合,千頭萬緒,錯落層出,卻能條理明晰。至于,樸茂酣暢的語言,雋永含蓄的詩味,響亮流轉的音韻,更為有力地表達了詩人對知府主的無限感念和賓主永訣的極度悲哀。
上一篇:李商隱《安定城樓》
下一篇:李商隱《宋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