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中晚泊犢頭》原文與翻譯、賞析
蘇舜欽
春陰垂野草青青,時有幽花一樹明。
晚泊孤舟古祠下,滿川風雨看潮生。
【注釋】 犢頭: 淮河岸邊地名。具體地址不詳。
【詩大意】 我乘坐小船從淮河中駛過,這時天低云沉,兩岸春草青青;還不時閃現出一樹幽花,照人眼目,分外鮮明。晚上,將孤舟停靠在古祠旁邊,我臥在船艙里,看到那洶涌的潮水在風雨中不斷地上升。
【賞析】 這是一首詩中有畫、畫中見情的即景七絕。
詩的前兩句寫作者行船途中所見。“春陰垂野”是從船艙向遠處眺望時所拍攝到的鏡頭,也是整個畫面的背景。天空陰云低垂,似乎要與平野相接。這一情景容易使人聯想起杜甫《旅夜書懷》中膾炙人口的“星垂平野闊”的名句。不過杜詩寫的是晴朗的夜晚,而蘇詩寫的是陰暗的白天,因而在開闊的境界中又顯得有些冷寂。“草青青”、“幽花一樹明”描寫淮河兩岸的景色,是近鏡頭。發光、放亮的紅花、綠草點綴在灰暗的天幕下,雖然使畫面稍現生氣,但總的氣氛仍然比較沉寂。
詩的后兩句寫作者晚泊犢頭所見。從風雨前行船到風雨中泊舟,時間與空間都起了變化,因而畫面也相應地作了較大的轉換。孤舟、古祠在茫茫大江、漠漠平原之中映襯得是如此的孤單,而滿川風雨、滿江潮水又使畫面增添了凄迷冷落的色彩。作者抑郁不平的心情就在這一系列的鏡頭中自然地流露出來。
劉克莊在《后村詩話·前集》中指出:“蘇子美歌行,雄放于圣俞,軒昂不羈,如其為人,及蟠屈為吳體,則極平夷妥貼。”并舉《夏意》與本詩作為“平夷妥貼”的例證,說它們極似韋應物之詩。后村對舜欽歌行的評價頗為精當,而舜欽《夏意》“別院深深夏簟清,石榴開遍透簾明。樹陰滿地日卓午,夢覺流鶯時一聲”一詩與韋應物的景物詩在形象鮮明、風格淡泊清遠上確有相似之處,但是,本詩所表現的情趣卻與《夏意》迥然有別。從前面的分析中我們不難覺察到,盡管詩中描寫了一掠而過的青草、幽花,但仍然遮掩不了 “春陰垂野”給作者帶來的孤寂之感; 泊舟古祠,臥看潮生并不是表現作者的閑情逸趣,而正是表明他此刻的思緒有如風雨之激蕩,心潮有如春潮之洶涌。作者那剛直的性格,坎坷的際遇,激憤的心情都在這些景物中找到了依附,從而使這首小詩達到了情景交融、景我合一的藝術境界。
上一篇:《消沉的古伽藍》原文與翻譯、賞析
下一篇:《清明》原文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