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弘范·點絳唇》原文賞析
詠海棠
醉臉勻紅,向人無語夸顏色。一枝春雪,猶染嵬坡血。庭院黃昏,燕子來時節。芳心折,露垂香頰,羞對開元月。
這首詞題為“詠海棠”,實際是借海棠詠楊貴妃。宋僧惠洪《冷齋夜話》卷一云:“東坡作海棠詩曰:‘只恐夜深花睡去,更燒銀燭照紅妝。’事見《太真外傳》,曰:上皇登沉香亭,召太真妃子。妃子宿酒未醒。命力士從侍兒扶掖而至。妃子醉顏殘妝,鬢亂釵橫,明皇笑曰:‘豈是妃子醉?直海棠睡未足耳。’”(按:今本《楊太真外傳》無此段文字,若非惠洪誤記,即是有佚文。)這首小令之所本即此。
詞的上片言海棠花的艷麗,下片言海棠花的凋謝。全詞運用明比暗喻的藝術手法,描寫了楊貴妃由嬌媚恃寵到遭變橫死的一生,表達了對她既惋惜又批判的態度。起句“醉臉勻紅,向人無語夸顏色”,以擬人手法寫海棠花的嬌態,亦即楊貴妃得寵時“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的(白居易《長恨歌》)形象寫照。而“醉臉”,又緊扣楊貴妃被戲呼為“海棠”時“鬢亂釵橫渾不醒”(辛棄疾《賀新郎·賦海棠》)的情態。細微之處,可以看出作者構思縝密,工于用事。“一枝春雪”兩句,進一步展現海棠花的艷美。潔白似雪的花朵又濡染上血似的紅艷,正可謂“一堆紅雪媚青春”(宋王禹偁《別堂后海棠》詩)。馬嵬坡為安史之亂中明皇奔蜀、禁軍嘩變時楊貴妃賜死之處,因此,“猶染嵬坡血”云云又暗示著楊貴妃的不幸結局。作者在贊美楊貴妃海棠似的艷容的同時,也表露出對她不幸遭遇的哀憐之情,一種“誰承望馬嵬坡塵土中,可惜把一朵海棠花零落了”(元白樸《梧桐雨》)的感受隱然含蘊其中。
過片“庭院黃昏,燕子來時節”,化用宋王詵《憶故人》:“海棠開后,燕子來時,黃昏庭院。”信手拈來,渲染氣氛。黃昏已至,庭院寂寂,燕子歸巢。此時的海棠花呢?“芳心折,露垂香頰”,它枯萎了,憔悴了。這里仍以擬人手法寫海棠花,亦仍以海棠花寫楊貴妃。這是通過結句“羞對開元月”來點明喻意的。開元,唐玄宗年號。一個“羞”字,作者含蓄委婉地表明了對楊貴妃的指責之意。這自然是囿于“女禍亡國”的傳統偏見。倒是白樸《梧桐雨》雜劇讓唐玄宗唱道:“他是朵嬌滴滴海棠花,怎做得鬧荒荒亡國禍根芽?”持論較為公允。
這首小令構思巧妙,聯想豐富,以雙關的藝術手法將詠物與詠史綰合起來。全詞句句詠海棠,卻又不粘著海棠,若即若離,不即不離,通過歇拍“嵬坡血”和結尾“開元月”的點染,使其喻意明顯,寄寓遙深,非一般泛詠海棠者可比。
上一篇:《陸世楷·清平樂》原文賞析
下一篇:《張弘范·點絳唇》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