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選一首)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茍利國家生死以(1),豈因禍福避趨之!謫居正是君恩厚(2),養拙剛于戍卒宜(3)。戲與山妻談故事,試吟斷送老頭皮(4)。
【解析】本詩是1842年8月被遣戍伊犁,在西安與家人告別時所作。詩人雖然內心承受著被流放邊疆的痛苦,但思想中國家仍高于一切,個人的得失并不在話下,強烈的愛國熱情激發著詩人憤然揮筆。在禁煙運動中,林則徐從國家利益出發,率領邊民奮起抗擊英國侵略者的入侵,得到了廣大人民的擁護愛戴。只是由于清統治者腐敗無能,以屈辱投降的方式尋求生存,才使林則徐被發配,使鴉片戰爭宣告失敗。因而前兩句詩人謙虛地說由于任務繁重,自己能力有限,早已感到疲憊,再也干不下去了。三四兩句用春秋時期鄭國大夫子產不怕國人攻擊,銳意改革賦稅制度的典故,表達了深受委屈的自己如今為了國家利益,也寧愿置個人安危于不顧,精誠愛國的雄心大志可嘉。“謫居正是君恩厚,養拙剛于戍卒宜”,從這兩句看,詩人似乎覺得這次被遣戍伊犁,是由于皇帝恩德才得以使自己受到寬恕。本來自己犯下大罪,卻沒受到嚴厲懲罰,實在是托皇恩洪福啊!而實際上,作者心中十分明白在舉世矚目的禁煙運動中,自己的功過是非,只是眼前的形勢及自己身處的境地不能直抒胸臆罷了。最后兩句詩人又轉借《東坡志林》中關于“斷送老頭皮”的故事,表現內心有功而又委屈受罪的沉痛悲憤心情,將一個愛國志士眼見自家國土受外敵踐踏的不平抒發出來。正是內心的痛苦使自己做了這首詩,但又不想讓送行的親人也同處在悲傷的境地。典故的運用產生了一種幽默、輕松之感,使妻子、家人及讀者都感到詩人曠達的胸懷。全詩在用典方面較自然貼切,從而使詩人憂傷的思想感情表現得十分含蓄、委婉,詩的內在深層意義更能引起讀者思考。
上一篇:經典《贈白馬王彪(并序)》詩詞解析
下一篇:經典《越江詞》詩詞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