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世楷·清平樂》原文賞析
村 居
三間茅屋,屋后蕭蕭竹。更喜柴門臨水曲,隔岸柳絲垂綠。
午余一枕匡床,醒來窗外斜陽。犢子驅過短堰,鵝兒浴起方塘。
這是一首田園詞。自從晉人陶淵明將田園題材引進詩歌領域以后,寫田園的人漸漸地多起來。田園詩、田園詞也終于由附庸而蔚成大國。所謂田園詩詞,不是真正地寫農家之樂,而是寫士人的歸隱之樂。在中國封建社會里,士人不外仕隱二途。或身在江湖而心存魏闕,或身在魏闕而心戀江湖。于是,田園詩詞就得到了借以滋長的肥沃土壤。陸世楷的這首詞就是一首從內容、情調到風格都十分典型的田園詞。詞題很樸實: 村居。寫的是村居的情景。上片介紹居室及其環境,下片描寫隱居生活及周圍的動態。詞一開頭就開門見山,介紹居室的情況: “三間茅屋”。緊接著,由遠及近,介紹居室周圍的環境:屋子后面是一片竹子,微風吹來,蕭蕭作響。語氣是坦然而滿足的,更加可喜的是,茅屋的門(“柴門”,用樹條編扎的門,言其簡陋)恰好對著水流彎曲的地方( “水曲”,亦可釋為水濱,亦通),可以看到水流對岸的柳樹垂下了綠色的枝條。在這里,詞人借“柳絲垂綠”暗示了時令(春天)。茅屋、柴門,極其簡陋,可是,詞人不以簡陋為病。他欣賞那風動竹林的自然情趣。他不但是滿足的,而且在看到了垂綠的柳絲、不息的水流之后,更是感到了一種莫名的喜悅。大自然是樸素的,樸素的東西是最美的。上片就在這種大自然所喚起的喜悅中結束。下片一開始,先介紹了一個隱居的樂趣: 午后在床上美美地睡了一覺。醒來時看窗外,已是夕陽西下。“匡床”,方正而安適的床。張衡《同聲歌》有云:“思為莞蒻席,在下蔽匡床”。從午后一直睡到紅日西沉,不無懶散之嫌(所以,本文在前面已說明,田園詩、田園詞并非真正地寫農家樂),可是,作為田園詞,作者意在強調一種離開城市、退出(或暫時退出)官場、擺脫了世俗的繁文縟節以后的快樂與自由。無拘無束、自適其性,這就是隱居的樂趣啊。緊接著,作者又描寫了一下村落黃昏的動態:只見牛犢回來了,被牧人驅趕著,跨過了擋水的低壩,一群鵝兒從方方的水塘里洗了澡上了岸,它們歡叫著、追逐著。這就是詞人眼中的“農家樂”。在作者的心目中,城市、官場是喧鬧、嘈雜,終日里忙忙碌碌、數不清的應酬。鄉村是寧靜、舒適,自由自在。鄉村生活簡陋一些,但也免去了不少煩惱,可以欣賞到自然風光。全詞語言樸素淳厚、筆調輕快,饒有田園情味。
上一篇:《程本立·清平樂》原文賞析
下一篇:《張弘范·點絳唇》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