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杜甫
其五
李陵蘇武是吾師, 孟子論文更不疑。
一飯未曾留俗客, 數篇今見古人詩。
其六
復憶襄陽孟浩然, 清詩句句盡堪傳。
即今耆舊無新語, 漫釣槎頭縮頸鳊。
其七
陶冶性靈存底物, 新詩改罷自長吟。
熟知二謝將能事, 頗學陰何苦用心。
其八
不見高人王右丞, 藍田丘壑蔓寒藤。
最傳秀句寰區滿, 未絕風流相國能。
杜甫的這一組詩,約寫于唐代宗大歷元年(766)。詩人時在夔州,年老多病,孤獨寂寞,只好以詩相伴。“公當悶時,隨意所至,吟為短章,以自消遣年。”(《杜臆》)這一組詩共十二首,或描寫風景,或懷念舊友,或評人論詩,或慨嘆時事,內容豐富,格調清新,不失為杜詩的優秀篇什。
第五首懷念評論孟云卿。孟云卿,河南人,一說武昌人,天寶間應舉不第,仕終校書郎。曾流寓荊州、廣陵等地,一生飄泊,仕途失意。他的詩繼承陳子昂、沈千運樸實暢達、取法古代的詩風。杜甫在詩中首先引用孟云卿的話,把李陵蘇武當作自己的老師。僧皎然曰:“五言始發于蘇李二子,天與其性,發言自高。”(《杜詩詳注》)所以,孟云卿以蘇李為師,杜甫對孟云卿的觀點是深信不疑的,同樣把李陵蘇武當作己師,這正符合“不薄今人愛古人”、“轉益多師是汝師”(《戲為六絕句》)的主張。前人評杜甫曰:“上薄風騷,下該沈宋,言奪蘇李,氣吞曹劉,掩顏謝之孤高,雜徐庾之流麗,盡得古今之體勢,而兼人人之所獨專矣。”杜甫正是以自己輝煌的詩歌創作,實踐了自己的詩歌理論的。孟云卿交游審慎,不隨流俗,故在詩歌創作中能做到立意高遠,追步建安,力攀西漢。孟云卿也是實踐了自己的理論的。而這一點,正是杜甫懷念、贊美孟云卿的原因。
第六首懷念評論孟浩然。起句的“復”字承上而來,點出孟浩然并冠以“襄陽”,以別第五首的“孟子”孟云卿也。“清詩句句盡堪傳”是對孟浩然詩歌的高度評價。一個“清”字道出了孟浩然的風格。李白在《贈孟浩然》中也寫道:“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胡應麟《詩藪》說:“靖節清而遠,康樂清而麗,曲江清而淡,浩然清而曠……”多家的評論都突出了一個“清”字。當今天吟詠孟浩然的《春曉》、《過故人莊》、《宿建德江》、《望洞庭湖贈張丞相》等詩時,我們確實感到是“清詩句句盡堪傳”。杜甫作此篇時已近晚年,而孟浩然已經去逝,故曰“耆舊無新語”,再也看不到孟的新作了,怎不令人懷念呢!“試垂竹竿釣,果得搓頭鳊。”只有象孟浩然詩寫的那樣,徒然把釣,“漫”字寫出了杜甫閑適中追懷詩友的悠悠深情。
第七首自敘創作體會。詩人先以設問句開篇。用什么來陶冶性情?答案是詩歌。鐘嶸《詩評》說:“阮嗣宗詠懷之作,可以陶性靈,發幽思。”杜甫陶醉在詩歌創作里,在既改復吟中取得了樂趣,情感得到升華。這種觀點貫穿杜甫為詩生涯的始終。“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晚節漸于詩律細”這些詩句即是例證。杜甫很注意學習前人,故對謝靈運、謝眺很推崇,稱贊他們憑才寫詩,縱橫自如,并表示“焉得思如陶謝手,令渠述作與同游!”(《江上值水如海勢聊短述》)既然不能敏思如陶謝,那就很好地向陰鏗、何遜學習,刻苦用心。這一首中的“長”、“熟”、“頗”幾個副詞運用恰當,突出了杜甫虛心好學的美德和嚴肅認真、一絲不茍的創作精神。
第八首懷念評論王維。王維是唐代有名的詩人,以山水田園詩著稱。王維工草隸,精通音樂,也是我國繪畫史上知名的畫家。他“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對后代產生很大影響。“乾元中,(王維)轉尚書右丞,晚年得宋之問藍田別墅,墅在輞口,水周于舍下,竹州花塢,與裴迪浮舟往來,嘯詠終日。”(《舊唐書·王維傳》)杜甫在詩的開頭唱出“不見高人王右丞”,充分表達了對王維的崇敬。接著描繪王維環境優美的別墅,寄托對王維的懷念。第三句評王維的詩,用一“秀”字概括。王維大量的山水田園詩(如《漢江臨泛》、《終南山》、《鳥鳴澗》等),以其優美的意境,清秀的風格,清新的語言流傳至今,再加上他的弟弟王縉,代宗時為宰相,亦能詩善書,同時將王維的詩收集整理,呈給皇帝,故兄弟“名冠一時”,永垂青史。最后一句仍贊王維文采風流,只是以其弟相襯罷了。
以上四首均為懷人論詩之作。以詩論詩在杜詩中并不罕見,《戲為六絕句》即其代表者。這幾首“俱隨意所及,為詩不拘一律。”(《杜詩鏡銓》)說明杜甫的詩已到了信手拈來,爐火純青的地步。毋需雕琢,自然天成,懷人情真意切,論詩言簡意賅,一語中的,一字定音;在韻律上亦如泉出山澗,淙淙作響,四首皆用平聲韻,更覺瑯瑯上口。另外,章法靈活多變,于平樸清淡中可見老手匠心。
上一篇:《解珮令 自題詞集·清·朱彝尊》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論詩·清·趙翼》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