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景祁·阮郎歸》原文賞析
天街微雨送春暉,芳塵濕不飛。閑園香霧小紅肥,月和煙露稀。
縈別館,上斜扉,輕風飏地衣。七弦聲亂十三徽,馬嘶人未歸。
這是一首帶有諷諭意味的詞,諷諭那些尋歡作樂、流連忘返的貴公子。詞中寫一個少婦獨處空閨,自朝至暮,盼望著意中人翩然來歸,以便在花前月下,共訴心曲,而意中人卻在別館尋歡,把她拋到九霄云外去了。詞中沒有在字面上出現人物的肖像,但卻在字里行間可以聞到她的聲音,想見她的愁容,看到她的內心活動,收到了躍然紙上、呼之欲出的藝術效果。詞的上片,極力渲染了氣候是那樣的宜人,花枝是那樣的肥嫩,月色是那樣的皎潔,夜露是那樣的稀薄,正是花前攜手、月下談心的最好環境,而乃事與愿違,人遠心異,怎么能不令人魂消呢?下片寫諷諭對象的歡娛生活,從他的別館之豪華,歌舞之喧闐,可以想知其壓根兒忘了有人倚樓凝望,為伊憔悴。以少婦的情意纏綿,烘托出貴公子的寡情薄義,從而強化了上片在寫景中傳達出來的傷感之情,下片在敘事中微露出來的諷諭之意,使之更能打動人的心扉,引起人的共鳴。
詞一開始,就把一個少婦的愉快心情,通過她的視覺形象表現了出來: “天街微雨送春暉,芳塵濕不飛。” “天街”,指京城中的街道;王建的“天街夜色涼如水” ( 《宮詞》),韓愈的“天街小雨潤如酥”(《早春》),分別寫的是京城的夜景和春景,而這首詞所描寫的則是晚春的景色。“芳塵”,也叫“香塵”,就是帶有芳香氣味的塵土,一般指的是婦女們輕移蓮步時所揚起的灰塵,李白的“香塵動羅襪”(《感遇》),王實甫的“怎顯得步香塵底樣兒淺”(《西廂記》一折),都是這個意思。這兩句話的意思是:一陣微雨灑在京城的街道上,送走了明媚的春光,那些帶著芳香的塵土因而也飛揚不起來了。這里透露出這個少婦的喜悅心情,天街如洗,纖塵不染,自然是一個探勝尋芳的好時光,然而嚴酷的現實告訴她,只能呆在“嫣紅姹紫開遍”的“閑園”里去度過漫長的困人天氣,“閑園香霧小紅肥,月和煙露稀”。“香霧”,形容繁花盛開;“煙露”,迷蒙的露珠。“小紅肥”是承“微雨”而來,“煙露稀”是形容時間的跨度。這兩句話的意思是,在空蕩蕩的小園中,繁花盛開,特別是那點點的小紅花在微雨的滋潤下顯得更加肥嫩而嬌艷了,她在那里沉吟徘徊,不覺月已斜而露已稀,說明她在那里是有所思、有所待的。詞以前兩句的明快和喜悅,襯托出后兩句的暗淡和寂寞,而少婦的愁苦心情,便在言語之外得到了充分的表現。
過片的“縈別館,上斜扉,輕風飏地衣”,是從“月”字生發出來的,蓋縈繞別館的是月,爬上斜扉的也還是月。這兩句說明時間是由月上而到月斜,少婦意中的人正在那里作長夜之舞。“別館”猶今之別墅,《史記·李斯傳》言秦皇“治離宮別館,周遍天下”,這里的“別館”,正好說的是別墅。“地衣”,是鋪在舞廳中的地毯之類。白居易的“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奪人衣作地衣” (《紅線毯》),王建的“連夜宮中修別院,地衣簾額一時新” ( 《宮詞》),兩個“地衣”都是說的地毯之類。妙在“輕風”飏起了 “地衣”,即美人們的舞步掀起了陣陣的微風,把地衣都掀了起來,使人很容易聯想到李煜的“紅錦地衣隨步皺”(《浣溪沙》)的場面。結句的“七弦亂入十三徽,馬嘶人未歸”,把一方面在盡情的尋歡作樂,一方面在癡情的倚欄凝望,恰切而形象地表現了出來。“七弦”是琴的代稱,“十三徽”是琴弦上指示音節的十三種標志,而“亂”則是指樂曲的最后一章。言配合舞蹈的音樂,已經演奏了各種曲調,而她卻只聽到了“馬嘶”,沒有見到人歸,則其盼望之切,失望之深,完全表現了出來,表現得又是那樣的細膩,那樣的余味無窮。
上一篇:《吳寶書·長相思》原文賞析
下一篇:《孫承宗·陽關引》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