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孫桐·南樓令》原文賞析
秋懷次韻
殘葉下寒階,秋風震旅懷。話莼鱸、空自低回。莽莽神州兵氣亙,聽不得,澤鴻哀。
夕照淡金臺,消沉幾霸才。對霜天、尊酒悲來。叢菊漫淹詞客淚,偏多傍,戰場開。
夏孫桐生于清末,經歷了咸豐、同治、光緒、宣統而入民國。這是一個動亂的歷史時期,因而他的詞中充滿了憂國憂民的憂患意識。這首詞中寫了秋懷: 羈旅思歸,哀時厭戰。
詞的上片寫戰亂不已,思歸心切。一、二兩句為總起,寫秋風秋葉激起旅思?!皻埲~”、“寒階”都言秋深,看殘葉飄零,聽秋風呼號,引起了客子歸鄉之情。一個“震”字,傳達了內心活動的激烈。三、四句用《晉書》張翰故事,寫思歸之意。張翰見秋風起,乃思家鄉吳中菰菜莼羹鱸魚膾,曰:“人生貴適意,何能羈官數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駕而歸。詞人思歸而不得歸,因而“空自低回”。此為“震旅懷”的一解。兵亂之世想退歸林泉,亂世之局又不容許隱居田園。莽莽神州戰事不斷,烽火不息,滿天硝煙,遍地哀鴻,詞人描摹了當時社會的亂象,人民的慘狀,表示了同情和憤慨。此為“震旅懷”的二解。上片由戔戔殘葉寫到莽莽神州,由裊裊秋風寫到洶洶兵氣,由思歸之意寫到哀世之情,空間不斷擴大,思想逐步升華,使人覺得可親、可信、可敬。
詞的下片寫世事艱難,英雄悲歌。過片潛接上片文意,但出語崢嶸,別開新境。“夕照淡金臺,消沉幾霸才”,燕昭王曾置千金于臺上,以延天下士; 如今這黃金臺在夕照光下,已色彩暗淡。雖有霸主之才,處于今日也多消沉無聞了。詞筆由“神州兵氣亙”的時局,躍入揭示干戈不歇的原因,是當政者不如燕昭王那樣尊賢重才,志士失路,報國無門,怎不叫詞人“對霜天,樽酒悲來” !“叢菊漫淹詞客淚”,語出杜甫《秋興》八首之一中“叢菊兩開他日淚”句,詞人淚傾如瀑,漫淹叢菊,悲深痛極。而此叢菊“偏多傍,戰場開”,“偏”有特意、故意的意思。菊花偏偏依傍戰場開放,以麗詞寫兇境,以黃花飾戰場,更顯得戰爭的殘酷,戰地的悲慘,詞客淚怎不如泉涌流奔,漫淹叢菊! 沈謙《填詞雜說》:“填詞結句,或以動蕩見奇,或以迷離稱雋,著一實語,敗矣?!贝嗽~結句可謂既得動蕩之佳,又有迷離之妙,結得既奇警又雋逸。
夏孫桐這首《秋懷》詞,殘葉、秋風、霜天、叢菊,處處扣緊了“秋”; 哀、悲、淚等,時時切緊了“懷”。書懷,有賦歸之意,有憂時之心,有悼民之情,雖然受歷史的局限,認識的高度不夠,但還不失為近代詞壇上的佳作。
上一篇:《毛奇齡·南柯子》原文賞析
下一篇:《陸次云·卜算子》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