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景星·滿江紅》原文賞析
和王昭儀韻
劃壁攢空,馬上過、幾番山色。回首處、亂云抹斷,帝城雙闕。萬里風(fēng)沙生死地,十年魂夢君王側(cè)。聽琵琶、彈到《漢宮秋》,聲聲歇。
永嘉恨,難磨滅; 天寶事,何人說? 向玄都觀里,偷彈淚血。乞得黃冠雙鬢影,伴他青冢三更月。問姮娥、何事不長圓? 山河缺。
王昭儀,即王清惠,南宋末年被選入宮,為昭儀女官,故亦稱王昭儀。宋亡,被金人俘往燕京,后作女道士。曾寫《滿江紅·題驛壁》詞一首。作者依照王清惠《滿江紅》詞原韻,填寫了這首詞。
王清惠被元兵所俘,北去途中寫下“題驛壁”一詞,反映了故國之思和亡國之恨。愛國詩人文天祥也有“和王夫人《滿江紅》韻”一首。作者顧景星系明諸生,入清薦舉博學(xué)鴻詞不就,“和王昭儀韻”,是借寫王昭儀的史實,曲折地反映了他的亡明遺恨。
上闋開端兩句是寫景。寫王昭儀被俘北上,從馬上看到的北國山川景色。“劃壁攢(cuán)空”,巖壁陡削,攢聚高空,是寫北方的山眾多而突兀,好象刺破天空一樣。接下兩句還是寫景。向前行,山峰聳立。回頭遠(yuǎn)望,又被雜亂的云彩遮住了南宋帝都的宮殿。寫景實為寓情。王昭儀被俘北上,自料難以再回故國,想再看一眼生活過的南宋宮廷,竟被亂云遮沒而不得,表現(xiàn)了無限惆悵的心情。“萬里風(fēng)沙生死地,十年魂夢君王側(cè)”,更是由景入情,直接道出了思念君王、懷戀故國之感,讀之令人腸斷。上闋末尾兩句,在異域聽到琵琶彈奏以漢元帝思念昭君為題材的樂曲《漢宮秋》時,彈奏者彈不下去了,樂聲止息。這里用的是曲筆。明寫彈奏者樂聲止息,暗寫王昭儀與王昭君有身世同感,更表現(xiàn)了她深沉的思念故土故君的悲痛情懷。
下闋是進(jìn)一步抒情。開頭四句,引用晉懷帝、晉愍帝被俘、西晉滅亡和唐玄宗時安祿山叛亂玄宗奔蜀的歷史事件,襯托難以磨滅的南宋覆國遺恨。同時作者借古傷今,也表達(dá)了自身對明亡的遺恨。“向玄都觀里”兩句,是引用劉禹錫《遊玄都觀絕句》中“玄都觀里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后栽”的詩句,用桃樹影射現(xiàn)實中的新得勢的權(quán)貴。這些新貴們?yōu)榱朔暧轮鳎鼌s了家國之恨,而王昭儀作為一個被囚禁的弱女子,報國無門,只好暗地流下喪國的淚水。“乞得黃冠雙鬢影,伴他青冢三更月” (“黃冠”是道士的別稱; “青冢”指王昭君的墳?zāi)? ,這兩句不僅對仗工整,也深刻地表現(xiàn)了王昭儀不忘故國、不戀榮華、憤而出家為女道士,并欲步王昭君的后塵,愿做一個身死異域的愛國女性的高尚情操。結(jié)尾兩句(“姮娥”,即嫦娥,月中的仙女,借指月亮),問明月為何不長圓?只是因為山河殘缺。最后的結(jié)句,點明了主題,表現(xiàn)了作者縈思不能忘懷的亡國憾恨。他比王昭儀的思想更進(jìn)一層。王昭儀原詞結(jié)句為“問姮娥、于我肯從容,同圓缺”,是說自己不愿留在元朝,問嫦娥可否讓她從容一些,去天宮陪伴嫦娥,和月亮一同存在。據(jù)傳,文天祥覺得王詞“問姮娥”數(shù)語有幸免茍安之意,因而代她重作一首。末三句為: “算妾身,不愿似天家,金甌缺。”顧景星的改作和文天祥的思想合拍,完全是悼古傷今,其故國之思、亡國之恨的思想感情,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這首詞在藝術(shù)表現(xiàn)上主要是借古喻今,并能自如地運用典故。用典得當(dāng),可以擴(kuò)大內(nèi)涵,豐富詞的思想內(nèi)容,而且本詞用的都是常見的典故,有助于讀者的理解。
上一篇:《張煌言·滿江紅》原文賞析
下一篇:《曹爾堪·滿江紅》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