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朝初《憶江南(選二)》原文與賞析
沈朝初
蘇州好,城里半園亭。幾片太湖堆崒嵂,一篙新漲接沙汀,山水自清靈。
蘇州好,茶社最清幽。陽羨時壺烹綠雪,松江眉餅炙雞油,花草滿街頭。
作者沈朝初 (1649-1702),字洪生,號東田,江蘇吳縣人。清康熙年間進士,授翰林院編修,官至侍讀學(xué)士。著有《不遮山閣稿》; 詞作有《不遮山閣詩余》二卷,其中有《憶江南》詞三十余首,都是描寫吳中風土人情、山川名勝。這里所選的兩首,乃是贊美蘇州園林和茶社的。
第一首寫的是蘇州園林。俗話說:“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舊時蘇州士大夫多建庭園,既有城市山林之野趣,又有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功用。這些園林模仿自然,疊石成山,流水注池,蒔花栽木,并布置亭臺樓閣,小橋回廊,面積不大,但玲瓏剔透,曲折幽深,富有詩情畫意。此風尚源遠流長,代有名園,如東晉的顧辟疆園,唐代的任晦園池,五代吳越國錢元璙的東莊、南園等; 經(jīng)過兩宋金元時期的發(fā)展,到了明清時代,達到了全盛期,諸如網(wǎng)師園、拙政園等大小名園有幾百座之夥,所以說“城里半園亭”。這一句是總贊,贊美蘇州園林之盛多。下面兩句分寫假山和曲水:“幾片太湖堆崒嵂,一篙新漲接沙汀”。太湖,指太湖石。太湖石出西山石公山一帶,一種在山上,名旱石; 一種在水中,稱水石,以水石為貴。因長年受波濤沖激,石皆嵌空,石面鱗鱗作靨,名彈窩。石性溫潤奇巧,扣之鏗然如鐘磬,形狀以漏、透、皺、瘦為上,自唐以來一直為人所珍貴。園林中以太湖石累疊成山,其勢崒嵂,高危險峻,則如錦上添花,格外美不勝收。而那穿環(huán)園林的曲水,與城中水巷相通; 當江湖水漲,一篙春水接沙汀。整個蘇州城園巧林美、山明水秀。結(jié)句以“山水自清靈”綰結(jié)全篇,清靈者,清秀靈動也。
第二首寫蘇州茶社。茶社,即茶館,飲茶休息、聚會和娛樂的場所。據(jù) 《吳縣志》載,蘇州“通衢僻地,茗肆紛開”,“十家店肆三茶室”。茶社臨河而筑,妝點書畫,清幽雅致。所營以茶為主,還供應(yīng)各種各樣的小吃茶點。正如作者在詞中所寫到的那樣:“陽羨時壺烹綠雪,松江眉餅炙雞油”。陽羨,宜興別稱,以出產(chǎn)陶器特別是紅泥壺著名。所謂時壺,據(jù)《畫舫記》載: 明末宜興陶工時大彬,以制作茶壺著稱。在婁東聞陳眉公(繼儒) 論茶,改作小壺,為前后諸家所不能及,號稱時壺。綠雪,比喻佳美的綠茶。蘇州東、西山產(chǎn)碧螺春茶,沏時上浮白色茸毛,色澤翠綠如碧,味極醇美。詞中所寫的時壺、綠雪,只是泛指精美之壺和佳美之茶。松江眉餅,據(jù) 《艮齋雜說》載: 松江陳繼儒 (眉公) 每事好制新樣,人輒效法。其所坐椅稱眉公椅,他所喜歡吃的餅被人稱為眉公餅。這兩句主要寫蘇州茶社飲食特色,充滿地方風味。結(jié)句寫在茶社里臨窗品茗時舉目觀賞蘇州街市所見美景:“花草滿街頭。”蘇州栽培花木的歷史悠久,蘇州花市尤以明清時代為盛。明詩人高啟 《賣花辭》 中有“余香滿路日暮歸,猶有蜂蝶相隨飛”之句。姹紫嫣紅的滿街鮮花,給素有天堂之稱的蘇州城增添了絢麗的色彩和溫馨的芳香。
這兩首令詞篇幅雖短小,但卻能抓住特點,以少勝多。前一首抓住蘇州山水“清靈”的特色,后一首抓住蘇州茶社“清幽”的特色; 而作者則以清新之筆寫出了蘇州這些清麗之景,表達了作者對蘇州的由衷愛戴和由衷贊美之情。
上一篇:白居易《憶江南(選一)》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王士禎《憶秦娥》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