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辭《屈原九歌·湘夫人》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帝子降兮北渚, 目眇眇兮愁予。①
裊裊兮秋風, 洞庭波兮木葉下。
登白薠兮騁望, 與佳期兮夕張。
鳥何萃兮蘋中? 罾何為兮木上?②
沅有茝兮醴有蘭, 思公子兮未敢言。③
荒忽兮遠望, 觀流水兮潺湲。
麋何食兮庭中? 蛟何為兮水裔?④
朝馳余馬兮江皋, 夕濟兮西澨。⑤
聞佳人兮召予, 將騰駕兮偕逝。
筑室兮水中, 葺之兮荷蓋。⑥
蓀壁兮紫壇, 匊芳椒兮成堂。⑦
桂棟兮蘭橑, 辛夷楣兮藥房。⑧
罔薜荔兮為帷, 擗蕙櫋兮既張。⑨
白玉兮為鎮, 疏石蘭兮為芳。⑩
芷葺兮荷屋,繚之兮杜衡。
令百草兮實庭,建芳馨兮廡門。(11)
九嶷繽兮并迎,靈之來兮如云。
捐余袂兮江中,遺余褋兮醴浦。(12)
搴汀洲兮杜若,將以遺兮遠者。
時不可兮驟得,聊逍遙兮容與。
【注釋】 ①帝子:傳說中帝堯的二個女兒娥皇、女英,同嫁帝舜,舜死葬蒼梧不返,二女投湘水死,遂為湘夫人。愁予:是愁愛的意思。 ②萃(cui 粹):集合的意思。罾(zeng 增):魚網 ③公子:指湘君。茝:即白芷。 ④水裔:水邊。 ⑤澨(shi逝):水岸。 ⑥葺之:當是“芷葺”之誤,芷,一種香草,葺(qi)是蓋的意思。 ⑦紫壇:紫,紫貝;壇,這里指中庭。匊,即“播”字的本字,這里解釋為敷布,引申為粉飾,古人用芳椒和在泥中涂飾墻壁,認為可以除惡氣,增溫暖。 ⑧橑(lao 老):屋椽。楣:古人的堂室,南北五架,正中曰棟,次棟曰楣。藥房:藥,即《本草綱目》所載的白芷,藥房就是用白芷來涂房,藥,作動詞用。 ⑨罔:“網”本字,此處作動詞用,意為編結。櫋:屋的邊檐。 ⑩芳,方字之誤,方即古“匚”字,“匚”即今“匡”字,匡本為盛物器,而借為匡床。(11)廡(wu 武):類似現代建筑的走廓。(12)袂:衣袖,褋:內衣,襯衣。
【譯文】 [散序四句]帝堯的女公子降臨到了北岸的水邊,一雙眼睛呵,一瞟一瞟地愁思懨懨。這時呵,秋風吹個不停,洞庭的水兒起了浪,樹上的葉子向地飛旋。[夫人上]登在白蘋草叢中我縱目四望,與我的愛人呵,約定了在夕陽昏黃。為什么山鳥兒會集立在水蘋中央?為什么魚網會掛在樹梢兒上!沅水里生了芷,醴水里有了蘭花香,我想我那位公子呵!不敢作聲響。我恍恍惚惚地向遠處望望,看看流著的水正在潺潺漾漾。麋鹿呵,為何求食到了中堂?蛟龍為何落在河灘旁?呵!早晨我奔馳在江邊上,晚上我渡到了水岸西方。我聽說我的愛人呵,在召喚我,我要駕我的車呵,同他作伴好遠揚。我們筑一間屋子在水中央,用芳芷荷葉蓋滿了屋梁。我用芳蓀作壁,紫貝作中庭,用芳椒來粉飾廳堂。香桂作屋棟,芳蘭為屋椽,木莘飾在楣架,白芷泥涂了洞房。薜荔之芳結帳帷,連屋的邊檐上也把芳蕙來敷張。用白玉來作坐席之鎮,石蘭分飾在匡床之上。荷葉作了屋蓋,芳芷覆在屋上,又把杜衡敷在屋的周墻。我令人把百草陳設在中堂,積滿了馨香在堂下的走廊。九嶷山的神呵紛紛地都來迎接他了!這些神靈之來好似云彩輝煌。 [夫人唱]把我的衣袖投在江水中,把我的襯衫投在醴水之浦。采取杜若在洲渚,用以謝謝這遠去的人物。時間一去再也得不著,姑且去逍遙自在,舒散心中的悲苦。
【集評】 清·林云銘:“是篇與前篇同一迎祭湘水之神而行文落想迥別。”“開篇裊裊秋風二句,是寫景之妙,沅有芷二句是寫情之妙,其中皆有情景相生,意中會得,口中說不得之妙!……楚騷開后人無數奇句,豈可輕易讀過。” ( 《楚辭燈》卷二)
清·陳本禮:“與前湘君詞若重復,意實迥別, 一篇水月鏡花文字,使后世讀者從何摸索。” ( 《屈辭精義》)
【總案】 湘夫人迎湘君,筑室水中,盛飾房屋,想永處其中,然而百神紛降,迎舜以歸,湘夫人不能與湘君永聚。詩歌戀情十分哀婉動人,是屈原根據楚民間傳說潤色創作,亦是楚民族方域風味,不可以儒家禮儀來點評是非, 也不宜強求尋追與屈原思想淵源關系。
上一篇:楚辭《屈原·九歌·湘君》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詩經《雅·小雅·南有嘉魚之什·湛露》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