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柳亞子·吊鑒湖秋女士》原文賞析
漫說天飛六月霜,珠沉玉碎不須傷。已拼俠骨成孤注,贏得英名震萬方。碧血摧殘酬祖國,怒潮嗚咽怨錢塘。于祠岳廟中間路,留取荒墳葬女郎。
秋瑾,是辛亥革命時期著名的反清女英雄。早年留學日本,加入同盟會?;貒笾鞒执笸▽W堂,與徐錫麟相約同時在浙江和安徽起義。徐在安慶起義失敗后,秋瑾被捕,英勇犧牲。秋瑾犧牲后,柳亞子先生即作詩四首予以吊挽,這里選的是第四首。詩作于1907年。全詩通過對秋瑾自覺為祖國為革命事業獻身精神的贊頌,表達了詩人對烈士沉痛的哀悼和景仰之情。
“漫說天飛六月霜,珠沉玉碎不須傷?!笔茁撊》唇臃?,大有天崩地裂,山搖地動之勢。名震中外的女革命家秋瑾被反動的清政府殘酷殺害了,猶如珍珠沉海,美玉砸碎,這對革命事業是何等巨大的損失! 噩耗驚傳,無異晴天霹靂,舉國同悲,山河為之變色,真如戰國時鄒衍受誣下獄,“夏五月,天為之下霜”一樣,可令人摧肝裂肺,悲痛欲絕了。但詩人偏言“漫說” (不要說),偏用“不須傷”,用以反說,這是無可奈何之辭,自我強解之語。因為人死不可復生,生命是不能挽回的,關鍵在于是否死得有價值,死得其所。詩人在悲痛之余,冷靜地思考秋瑾死的意義,從而詩歌的頷聯、頸聯便把讀者帶到對秋瑾一生英雄業績的評判上。
“已拼俠骨成孤注,贏得英名震萬方。”秋瑾烈士一生是光輝燦爛的。已經為民主主義革命做了大量的工作。她敢于沖破封建的包辦婚姻,離家赴日留學,“只身東海挾春雷” (秋瑾《黃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見日俄戰爭地圖》),并創辦《中國女報》,宣傳革命,鼓吹婦女解放,就已是反封建的民主斗士了; 她目睹清王朝的腐敗和民族危亡迫在眉睫,毅然閨裝換吳鉤,“拼將十萬頭顱血,須把乾坤力挽回” (出處同上),積極聯絡人員,購買武器,籌集軍餉,與徐錫麟策劃武裝起義,以推翻清王朝統治為己任,這更是驚天地、泣鬼神的壯舉。孤注一擲,起義失敗,雖然身首異處,但俠骨飄香,英名遠震,“誰信紅顏是黨魁!” (柳亞子《吊鑒湖秋女士》第二首) 簡直強壓須眉男子,驚世駭俗! 作為烈士本人來說,是何等的驕傲和自豪! 怎么不是死得其所,死得重如泰山! “碧血摧殘酬祖國,怒潮嗚咽怨錢塘。”頸聯上句承頷聯而來,雖然血灑神州,但這是報效祖國,是烈士平生夙愿,而今得以實現,必當含笑九泉。下句翻進一層,引用春秋典故,說秋瑾英魂不滅,像伍子胥當年一樣,雖為國冤屈而死,怨氣也將化作錢塘江巨潮,際天而來,嗚咽而去,“驅水為濤,以溺死人”,以此表達憤怒之情,顯示不屈之威。兩聯結合,一個驚天地泣鬼神、“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 的女革命家秋瑾的凜凜英雄形象便突兀在天地之間,如見其人,如聞其聲。秋瑾真是雖死而未死,其英雄業績影響至廣,感人至深。其激奮人力,有如錢塘江巨浪,千古不滅,待時而興,千百萬民眾將被吸引過來,投入到反清愛國的戰斗中去。這是進一步地肯定和高度贊揚秋瑾的豐功偉績,高度評價她犧牲的偉大意義。伍子胥愛國而死,千百年來一直受到人們的景仰,秋瑾愛國而死,也一樣萬古流芳。正因為如此,再不要說噩耗驚傳,天愁地怨了。雖然珠沉玉碎,何須悲傷呢! 這也是對首聯的說明,前后聯貫,理直氣壯,實為不刊之論。
“于祠岳廟中間路,留取荒墳葬女郎?!蔽猜搶懢白鹘Y,用耐人尋味的字句照應題目,贊頌英雄。于謙的祠與岳飛的廟均在杭州西湖畔。秋瑾犧牲后,其女友徐寄塵等冒死為烈士建墓于西湖西泠橋邊。與岳墳連攏,這是后人所為,而詩人偏著“留取”二字,似乎朱明時代就知道數百年后中國要出一位為革命犧牲的女革命家,因而在于祠岳廟中間專門留出一片空地,待數百年后好埋葬秋瑾烈士的忠骨,使人們更方便拜謁這三位民族英雄。尾聯上句下一“路”字很妙。路是讓人走的,怎能做墳呢?何不改為“地”、“土”,似乎更恰當些呢?其實不然。此路是憑吊岳飛、于謙必經之路,而今葬秋瑾于“路”中,便居于“于祠岳廟中間”,中為主、為尊,使憑吊之人首先拜謁的是秋瑾大墓(荒墳、大土堆也),這既將烈士與岳飛、于謙并列,又似乎有意將秋瑾置于岳飛、于謙之上。岳飛、于謙是忠于封建王朝抵御外侮的民族英雄,而秋瑾是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家。詩人是獨具慧眼的,我們不能沒有領會。
全詩藝術上也有很高造詣。首先是比喻和用典均非常準確自然?!疤祜w六月霜”,喻烈士犧牲后,天地為之反常,這用的是《太平御覽》卷十四所引《淮南子》載戰國時鄒衍的傳說;“珠沉玉碎”,喻烈士的犧牲?!爸槌痢庇命S庭堅《千秋歲》詞,吊秦觀云:“重感慨,波濤萬頃珠沉海。”同為挽歌,同樣悲痛。“玉碎”用《北齊書·元景安傳》:“大丈夫寧可玉碎,不為瓦全?!笨犊ぐ?,用于秋瑾當之無愧,其他如以“碧血”指代烈士,用《莊子·外物》載萇弘的故事,“怒潮”句用《論衡·書虛篇》伍子胥的故事,“于祠”句中以岳飛、于謙比秋瑾,都非常切事、切人、切地,順手拈來,恰到好處,毫無勉強拼湊之感。其次是語詞的錘煉達到珠聯璧合的地步。名詞動詞的有機配合,聲音顏色字的相互為用,使得形象更加鮮明。如“天飛六月霜”,一個“飛”字,“霜”字,那霜風凄緊,山河披白吊忠魂的壯闊畫面,便動態地呈現出來,何況是“六月”,熏風火烈的盛夏一下子霜雪滿天,極度夸張、反襯的結果,令人異常驚駭,不用此,便不能表達極度哀痛的情愫?!爸槌劣袼椤?,珠與玉這色彩鮮明、純潔珍貴之物,一“沉”一“碎”,比喻烈士犧牲之痛是自不待言的。“怒潮嗚咽”,不僅帶著強烈的感情,而且有聲音,可訴諸于視聽二覺,讀之尤為真切。這都是精心鑄造詞語的結果。
上一篇:古詩《王寵·南都》原文賞析
下一篇:古詩《趙執信·后紀蝗》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