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征明·滿江紅》原文賞析
漠漠輕陰,正梅子、弄黃時節(jié)。最惱是,欲晴還雨,乍寒又熱。燕子梨花都過也,小樓無奈傷春別。傍闌干、欲語更沉吟,終難說。
一點點,楊花雪,一片片,榆錢莢。漸西垣日隱,晚涼清絕。池面盈盈清淺水,柳梢淡淡黃昏月。是何人、吹徹玉參差,情凄切。
熟讀唐宋詞,再看文征明這首《滿江紅》,頗有似曾相識之感。從內容上看,本詞寫一種淡淡的閑愁,表現的是人之常情,而且多有偷語、偷意、偷勢之嫌。然而從整體綜合效果看,卻也能造成較為完整和富有層次的主導情思,從而產生較強的藝術感染力。
詞的上片從寫節(jié)令開始。主人公的視點是從小樓的闌干旁向外眺望的,這樣便有了因氣候寫心情的第一種感覺:“漠漠輕陰,正梅子、弄黃時節(jié)。”這一最佳寫愁方式,似乎早已為賀鑄所獨占,他的《橫塘路》“試問閑愁都幾許: 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寫出一種全方位鋪天蓋地而來的閑愁飽和的總容量,因而以“賀梅子”的美譽而成為專利,已眾所周知。文征明除擷取此項成果外,還化用了秦觀著名的“漠漠輕寒上小樓”中“漠漠輕寒” 語意。兩者綜合以后,便化出一個新的意境: 輕云薄霧籠罩著天空,這時又是梅子黃熟時節(jié),氣候既潮且悶,人們在這種環(huán)境中往往感到煩躁,正如詞中所言“最惱是、欲晴還雨,乍寒又熱。”忽晴忽雨、乍暖還寒的天氣,人正象在發(fā)無名火一般,左騰右挪皆感不適,內心煩亂如麻不能自理。“燕子梨花都過也”一句透出“惱”的消息,閑愁終于露出端倪。梨花開后,燕子來時,表明春天已經過去,因此緊接一句便點到 “傷春別”。“無奈”這句表層意思是,人在小樓看到春天歸去而感到無可奈何,實質含意則是暮春懷人。這是怎樣的一種情緒呢?“傍闌干、欲語更沉吟,終難說。”主人公的情態(tài)頗值得玩味,他靠著欄干沉思,心中充滿復雜的情感,想說點什么,但終于說不出。不是心里明白不想說,而是說不準,是一種界定在傷感與回味之間的模糊心理,加上與時令糾纏在一起,就更說不出確切的味道了。人類有許多情感是難以用語言表達的,上片收煞處,作者正是把握住這一特征,故意含糊,讓讀者去回味去聯想。
但是,上片點到即止的情緒如果沒有繼續(xù)強化渲染,就會顯得十分單薄,下片是補足這片空白。“一點點,楊花雪,一片片,榆錢莢。”用似雪般的楊花紛煩雜亂,似錢串般的榆莢層疊多重,來形容心緒重重煩亂難理,用筆細致精警。柳絮翻飛如雪,取其多且亂,榆莢似錢串,取其聯綿不輟。以物喻情至此真可謂妙合無垠。這情景一直延續(xù)到“漸西垣日隱,晚涼清絕”的時候。垣是短墻,這里泛指圍墻。兩句說,太陽漸漸地被西邊的墻頭遮住,傍晚時分,寒意襲人,周圍清靜到極點。這層描寫意在表現孤獨的感受,極具傳神。太陽在中天時,還有乍暖還寒的感覺,當時還惱它的奇熱令人煩躁,可現在太陽也要離人而去,內心就愈加空虛,寒意就愈加逼人,一種不知從何而來的失落感便油然而生,因此“清絕”二字極妙。何以此時特別孤獨呢? “池面盈盈清淺水,柳梢淡淡黃昏月。”眼前的 “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的意象喚起主人公許多美好的回憶,撩撥著主人公孤寂的心弦。正在此時,空中忽傳來如怨如慕,如泣如訴的洞簫聲。這洞簫到底是誰吹得如此動情,真令人凄涼悲切而難以自持啊! “玉參差”指玉簫,《楚辭》 “望夫君兮未來,吹參差兮誰思”。洞簫是一種最適于表達思戀情感和悲涼情調的樂器,全詞以洞簫聲作結,以凄切之情收尾,有繞梁不絕,大音希聲的藝術效果。
本詞寫一種淡淡的無所不在的閑愁,這種閑愁的內核如上分析是一種戀情的回憶,但通篇卻以景物畫面出現,通過畫面的遞轉,使所要表達的情思逐漸地明晰起來。并以畫家的眼光注意到用詞布景,筆墨設色的蒼潤秀雅。雖然多化用前人詩境,而組織綿密精致,情思繾綣低回,仍有一波三折之韻致。復古思潮影響下的明代詞壇,于此可見文人詞創(chuàng)作特色之一斑。
上一篇:《米漢雯·滿江紅》原文賞析
下一篇:《董俞·滿江紅》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