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鄭司倉入蜀》言情贈友詩歌
離人丹水北②,游客錦城東③。
別意還無已④,離憂自不窮。
隴云朝結陣,江月夜臨空。
關塞疲征馬,霜氛落早鴻。
潘年三十外,蜀道五千中。
送君秋水曲,酌酒對秋風。
這首送別詩充滿了作者對鄭司倉的深厚友情。鄭司倉其人的名字和生平事跡已無從考察,從他所擔任的官微職輕的司倉這一職務來看,他無疑也和作者一樣是個懷才不遇的士人。
全詩十二句,可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為頭四句,抒發作者與鄭司倉離別的憂愁。“離人丹水北”,離人,指鄭司倉。丹水北,交待送別的地點。丹水發源于冢嶺山,丹水北,指當時的雍州地域?!对涂たh圖志》卷二京兆府下周至縣有駱谷道,為漢、魏舊道,南通蜀、漢。據此,鄭司倉當走駱谷道入蜀,他很可能就在周至縣任職?!坝慰湾\城東” ,游客,作者自稱。錦城東,指位于成都東北的新都縣。這句是說自己于新都尉任上來到這里,在駱谷口送別鄭司倉。盧照鄰有一篇《對蜀父老問》 ,開頭說: “龍集荒落,律紀蕤賓,余自豐鎬,歸于五津,從王事也。”龍集荒落,為高宗總章二年; 律紀蕤賓,為仲夏五月; 豐鎬,即指包括周至縣在內的雍州地域。據此,參以本詩“送君秋水曲,酌酒對秋風”二句,本詩當作于總章元年秋,當時作者適因“從王事”而奔走于周至縣一帶。弄清了這段本事,我們可以看到,作者剛由蜀中來到這里與鄭司倉相見,而鄭卻要馬上離開這里到蜀中去,這時機是多么不湊巧。接下的兩句“別意還無已,離憂自不窮”,就抒發了這種相聚恨短的離愁。
第二部分為中間四句,作者設想鄭司倉奔走蜀道中的情景?!半]云”、“江月”二句,描繪行人早晚跋山涉水的景象。前句寫出山路的高入云霄,后句寫出水路夜景的凄清。接下的兩句直接描寫行路的艱辛困苦。“關塞疲征馬”, 化用《詩經·周南·卷耳》“陟彼崔嵬,我馬虺隤”、 “陟彼高崗,我馬玄黃”句意,設想征馬的疲病,更見出行人的勞苦?!八章湓瑛櫋?,是說蜀道中氣候嚴寒,連早飛的大雁都要落下來歇息,以待日出霜消再飛,則行人所受的風霜之苦更是不言而喻。作者對友人的一片關切摯情,正是從這些設想中表露出來。
最后四句是第三部分,借送別之機,抒發仕宦失意的悲慨。“潘年三十外”,化用潘岳《秋興賦序》 (“晉十有四年,余春秋三十有二,始見二毛。”)之典,感慨自己的年華早衰。盧照鄰生于貞觀八年(634) ,到寫本詩的總章元年(668) ,年齡為三十五歲,故稱。“蜀道五千中”,是說自己離開幽州范陽老家,在外宦游,多次奔走于千里之外的蜀道之中。作者早在為鄧王府典簽時,就曾奉使入蜀,后來出任益州新都縣尉入蜀,此次又因“從王事”而自蜀入京,卻仍然不被朝廷擢用,可見,這一條艱難的蜀道正是作者仕途坎坷的象征。以上二句合起來看,作者是在嘆息自己的年華早衰而功業無成。最后兩句,寫作者為鄭司倉餞行,酒酣之際,面對蕭瑟的秋風,心中感到一片茫然。兩位友人,也就在這凄楚的氣氛中無可奈何地分手,不言而喻,彼此的心中都留下一片悵惘之情。
全詩脈絡清晰,虛實相間,情景交融,在對友人的惜別關切之中,融進了身世之感和失意之嘆,讀來格外感人。
注釋
①司倉: 官名。唐代的司倉為縣之佐吏,主管倉庫、庖廚、財物等事。②丹水: 水名。發源于京兆上洛縣 (今陜西商縣) 冢嶺山,東入河南省境,注于均水。③錦城: 又名錦官城,錦里。即今四川成都市。④別意還無已: 《文苑英華》卷二六七作 “客恨良無已”。
上一篇:《送謝恭》詩文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送鄭郎赴粵西幕府》詩文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