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一葉秋,北窗夜初永。
候蟲鳴空階,蝙蝠掛藻井。
龕燈照癡坐,苔壁印孤影。
試觀鼻端白,粗了虛幻境。
萬事皆浮休,百年政俄頃。
學詩寒山子,造語少機警。
故人王文度,襟韻獨秀整。
間蒙吐佳句,惠好灼衰冷。
何當翳華芝,飛步越林嶺。
攜手剟荊薪,歡言饌湯餅。
長嘯凌紫煙,同升妙峰頂。
王性之即王銍,汝陰 (今安徽阜陽) 人,自稱汝陰老民。南渡后寓居剡中,以觴詠自娛。從善權僅存的幾首詩看,他與王銍交往密切,酬贈甚多,這是其中的一首。
“山僧不解數甲子,一葉落知天下秋。”(唐人詩)這是一個秋風瑟瑟,秋雨瀟瀟的夜晚。階前秋蟲凄鳴,屋頂蝙蝠懸立,詩人青燈一盞,孤身只影,在這凄楚清冷的氛圍中,對異地至友的懷念之情油然而生。開頭三聯即寫風雨秋夜、古龕孤坐這一特定的環境。接下去寫對佛法的體驗和對人生的感觸。“鼻端白”是佛教的一種修煉養性的方法,即所謂觀想法。《楞嚴經》云: “世尊教我及俱絺羅觀鼻端白,我初諦觀,經三七日,見鼻中氣出入如煙,身心內明,圓洞世界,遍成虛凈,猶如琉璃。煙相漸銷,鼻息成白,心開漏盡,諸出入息化為光明,照十方界,得阿羅漢。”這里是說自己日修月煉,粗悟佛法真諦。虛幻境,指佛教梵我合一、一切皆空的禪定境界。但詩人并非想象中的那么超然,在不盡的時間長河中,人生是何等短暫渺小! “百年政俄頃”,流露出較強烈的生命意識。接下去三聯,寫與王性之的詩歌交往。寒山子,是唐代著名的詩僧,以白話詩著稱于世。“學詩”一聯為自指,謂自己詩學寒山,但造語少機警。以自謙之辭引出對至友詩情風致的推許。王文度,即晉人王坦之,據《世說新語》劉德引 《續晉陽秋》: “坦之雅貴有識鑒,風格峻整”。這里用王坦之借比王性之。“間蒙”一聯,謂性之的贈詩,足以激發起自己已經衰冷的心境。全詩末三聯暢想與王性之再次相會時的情景。華芝是芝草的一種,傳為仙藥。妙峰,這里指妙高山,即佛教傳說中的須彌山,這里用指佛教圣境。翳華芝,越林嶺,紫荊為炊,湯餅為餐,凌云長嘯,同登妙樂至境。寫來暢達灑脫,頗具豪逸之氣。當時著名詩僧惠洪評其詩云:“巽中下筆,豪特之氣凌跨前輩,有坡、谷之淵源” (《題權巽中詩》),于此詩可略見一斑。
上一篇:禪詩《山中》原文|賞析
下一篇:禪詩《山居(其一)》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