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關用崆峒原韻吊孫司馬》原文|題解|注釋|簡析
漢京形勝枕雄關①,指顧山川一掌間②。
地險半開函谷月③,天青唯見首陽山④。
中官催戰來何疾⑤,司馬揮戈去不還⑥。
萬古黃河流血淚⑦,春風慘淡旅人顏⑧。
[注釋]
①漢京: 漢朝的京都長安。形勝: 險要的自然形勢。雄關:潼關。
②指顧: 指點。
③函谷:地名。《雍錄》云:“東自崤山,西至潼津(潼關),通名函谷,號稱天險。”
④首陽山 即中條山,其西南端與潼關隔黃河南北相望。
⑤中官: 朝廷官員。孫傳庭督師陜西時,朝廷曾多次下詔催促他出關作戰。
⑥司馬:指兵部尚書孫傳庭。
⑦傳說江河是盤古的血液變成。流血淚:是說黃河也為孫傳庭之死而哀痛傷心。
⑧顏: 臉面。
【題解】
此詩選自《清詩別裁集》。崆峒: 同 “空洞”,是李夢陽的號,參見前李夢陽《題潼關》詩作者簡介。此詩用李夢陽《題潼關》詩韻。孫司馬: 指明末兵部尚書孫傳庭。明崇禎十五年(1642),孫傳庭以兵部右侍郎督師陜西,鎮壓李自成農民起義,第二年升為兵部尚書(相當于古代的司馬)。李自民農民起義軍攻打潼關時將其殺死。
【簡析】
這首詩是作者在潼關憑吊孫傳庭而作的。作者從潼關的雄險下筆,說明潼關有險可依,接著寫孫傳庭被迫出關,戰敗而一去不返,斥責了朝廷官員的再三催戰,最后寫山川自然為之動容,對孫傳庭的不幸遭遇深表哀痛惋惜之情。詩歌格調深沉悲涼,語言質樸天然,結尾兩句情真意切,如泣如訴,感人至深。
上一篇:《潼關河亭》原文|題解|注釋|簡析
下一篇:《潼關行》原文|題解|注釋|簡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