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
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
等閑識得東風(fēng)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題為 《春日》,首句一開頭便說 “勝日尋芳”,自然是踏青游春、賞花觀柳之作。次句從宏觀上寫春日尋芳的所見和所感: “無邊光景”,包括目光所能看到的廣闊范圍里的一切景象; “一時新”,則是出門 “尋芳” 的突然感受。如果不出門 “尋芳”,盡管客觀上 “無邊光景” 已煥然一 “新”,主觀上也不會有這種 “新” 的感受。三、四兩句所寫,乃是對 “尋芳” 觀感的具體化和認識上的深化。平日常說“東風(fēng)” 如何好,但對它的面貌如何,卻缺乏具體了解。如今來 “尋芳”,看見 “無邊光景”、“萬紫千紅”,一派 “新” 氣象,“等閑” 之間便 “識得東風(fēng)面” 了! 就是說,那 “萬紫千紅” 的無邊春色、無邊“新” 光景,都是“東風(fēng)”的體現(xiàn),也就是“東風(fēng)”的面貌。
這首詩,按照春日 “尋芳” 的主題和詞、句的意義作這樣的理解,應(yīng)該說是符合實際的。而且,作這樣的理解,已經(jīng)是一首景美情濃、景中含理的好詩。
然而單純作游春理解,卻有一個問題。“泗水” 在山東境內(nèi),早被金人占領(lǐng),張孝祥早在作于隆興元年(1163) 的 《六州歌頭》 里已抒發(fā)過“洙、泗上,弦歌地,亦膻腥” 的憤慨,朱熹怎能“尋芳泗水濱”?朱熹是一位理學(xué)家,他念念不忘孔夫子和他所傳的 “道”。“泗水濱”,乃是孔子講學(xué)傳道的圣地。“尋芳泗水濱” 在朱熹筆下,不是“賦” 而是“比”,比喻向孔門尋求生意盎然的 “道” 特別是 “仁”。按照這種思路讀全詩,“東風(fēng)”、“萬紫千紅” 等等,也都是比喻。全詩通過“尋芳” 的所見和新感受、新認識,比喻他求道忽有所得。其創(chuàng)作動機與表現(xiàn)手法,都與 《觀書有感》 類似,但題為 《春日》,全詩都寫“尋芳”,比喻的痕跡含而不露,又形象鮮明,情景生動,讀之但覺春光滿眼,不注意它還有什么深層意蘊。
這本來是一首好詩,又由于 《千家詩》 入選,因而傳誦至今。尤其是“萬紫千紅總是春” 一句,常被人們引用,還被改造和補充,寫出 “一花獨放不算春,萬紫千紅才是春” 之類的句子,廣為流傳,頗有教育意義。
上一篇:李白《春夜宴諸從弟桃李園序》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徐俯《春日游湖上》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