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易·念奴嬌》原文賞析
連日雪意凄迷,云未解駁,仆與勉夫江村眺望,漫興賦此
暮云樓閣,送悠悠今古,飛鴻明滅。欹到黃蘆洲亂吐,點綴微茫殘雪。淺水灣碕,疏籬門徑,淡抹墻腰月。灞橋清思,向人一片愁絕。堪笑滕六羞慵,三年刻楮,慳放玲瓏葉。爭得并刀雙練帶,裁出春風千靨?重按瑤華,新翻《白苧》,舞趁金釵節。玉龍擎重,為予飛動鱗鬣。
這是一首詠雪詞。據詞序,連日來冬云愁慘,雪時降時停,有時三點兩點,有時紛紛揚揚,忽而又乍雪又止,欲雪未雪。一個料峭微雪的傍晚,詞人與詩友呂勉夫攜手登臨,詠成此詞。
上片寫“江村眺望”。江村一般指村野,這里則是指水邊村落。分作三層,各寫天、地、心三事。起三句“暮云樓閣,送悠悠今古,飛鴻明滅”,為第一層。首句自登臨入手,四字即概括出時間(傍晚)、天氣(陰云)、地點(樓頭),并暗示出詞序所敘事由(登眺)。樓閣而接低壓之冬云,其高可知,而登樓者乍憑窗而望,即滿眼沉沉冬云,亦在情理之中。登高望遠,不外仰觀和俯瞰,一般登臨之作總是先寫上,后寫下,俯仰之間引出無窮感慨。此詞也不例外。送是目送,看著飛鴻漸漸遠去,直至消逝在南天盡頭。明滅,飛鴻漸漸遠去,在陰云下忽隱忽現,閃爍不定。這種細微的現象,不是全神貫注地凝視是難以發現的。三國魏嵇康《贈秀才入軍》云:“目送歸鴻,手揮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詞人登樓,既未手揮五弦,其所目送的飛鴻,在詞人眼中又具有悠悠古今之感,年復一年南去北來,竟成歷史之化身,一剎遂成永恒。在此種心境下,詞人目送飛鴻,就不是嵇康式的漫不經心,飄然自得;而是凝神屏息,隨發感傷,生死興衰之意籠罩心頭。冬為一歲之末,又值此陰慘雪天,復又目睹杳杳飛鴻,此三端合在一起,不免要暗示出天荒地老,人生如幻的心緒氛圍。“欹到黃蘆洲亂吐”以下五句轉寫俯瞰江村,為第二層。又前二句寫江(水邊),后三句寫村,井然有序。并且寫江寫村,都暗關一個“雪”字。欹,謂登臨者倚靠在窗口或欄前。詞人目光送走飛鴻后,由天而地,終于看見遙遠的水邊洲渚上,到處點綴著簇簇稀疏蘆花。寒風過處,如吐如飛。恍惚間詞人也困惑了:是稀稀殘雪?還是滿地蘆花?總之一片微茫白色,散落在洲渚上。次三句描寫幽靜的水邊人家。碕:彎曲的岸。這戶村頭人家籬疏、徑幽、水淺、岸曲,恐怕是“雪中高士”的隱居之所吧。墻頭、籬笆上積著白雪,黃昏中遠遠看去,似如淡淡映在墻上的月光,可謂寄思妙想。上片至此為一頓挫,已寫盡“江村眺望”之事之景,故歇拍二句以寫心收束。灞橋清思,指風雪詩情。灞橋在古長安之東。宋孫光憲《北夢瑣言》卷七載:“相國鄭綮善詩。……或曰:‘相國近有新詩否?’對曰:‘詩思在灞橋風雪中驢子上,此處何以得之?’”向,在這里作來臨、降臨解。俯仰眺望之后,詞人所感受到的風雪情思,乃是一片令人傷懷的愁緒。整個上片的章法,由登閣落筆而仰觀,而俯瞰,最后由外入內寫進內心,抒發一片愁情。與宋遺民詞人周密的一首雪天登臨詞《一萼紅·登蓬萊閣有感》極為相似。其上片云:“步深幽(登臨),正云黃天淡,雪意未全休(仰觀)。鑒曲寒沙,茂林煙草(俯視),俯仰千古悠悠(歲月之嘆)。歲華晚、漂零漸遠,誰念我、同載五湖舟(身世之慨)。磴古松斜,厓陰苔老,一片清愁(心緒)!”兩者比較參讀,不無啟發。袁易于周密為晚輩,時代大抵相同。其詩友如戴表元、張炎等人即是周密摯友,很難說袁易與周密沒有交往,也很難說這首詞的章法沒有受到周密詞的影響啟發。
上片寫盡了江村眺望的事、景、情,唯獨把正面詠雪留給了下片。下片共分四層來寫,每韻一層。過片三句詠時雪時停、欲雪還休的雪天氣候。滕六,語出《幽怪錄》,代指雪神。刻楮,刻剪紙片,喻雪神造雪花。玲瓏葉,謂精巧玲瓏的六出雪花。詞人面對“雪意凄迷,云未解駁”的天氣,不禁聯想:恐怕是雪神懶怠,造雪不勤,三年剪紙刻雪,至此又舍不得把這些剪裁得十分精巧的雪花灑向人間。懶惰則造雪不多,吝嗇則降雪復少。身為天神而既懶且酸,一副世俗守財奴相,無怪詞人要感到可笑。“爭得并刀雙練帶,裁出春風千靨?”爭得,怎得,如何能夠的意思。并刀,并州產的剪刀,以鋒利著稱。靨,原指嘴角酒窩,此處喻花之容貌。此一層承過片意而來,雪神既然如此懶怠吝嗇,不肯痛降大雪,如何可以得到鋒利的剪刀和白練萬丈,剎那間剪裁出漫天遍地的鵝毛大雪!就象一夜春風忽然吹開千樹萬樹梨花一樣。詩人杜甫曾經幻想“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吳淞半江水”,象剪白練一樣剪斷江水;詞人也想弄到一把并州快剪刀,不過是想把萬丈白練裁剪成一片片“玲瓏葉”——雪花。越俎代庖,性急的詞人竟想到替雪神行降雪之事了。春風千靨比喻遍地白雪。從唐代詩人岑參著名比喻“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借用而來。終于,雪神按捺不住了,天上重新演奏起瑤華仙樂,匆匆譜成《白苧曲》(古樂府有《白苧曲》),撒起一天大雪,隨著金釵玉墜搖晃的節奏,翩然起舞于空中。末二句“玉龍擎重,為予飛動鱗鬣”,雪越下越大,漫天漫地,于是詠雪的詞人滿足了,見好而收。結束全篇。玉龍,比喻空中翻飛的白雪。擎重,寫積雪沉甸甸地壓在樹上、屋頂。鱗鬣,玉龍的鱗片和長須。詞人既已指斥雪神降雪不力,并欲代行其事,故眼前大雪紛飛自是他努力的功勞,玉龍自然是為他專場演出的了。上句化用宋韓琦《喜雪》詩:“危石益深鹽虎陷,老枝擎重玉龍寒。”(《韓魏公集》卷二十《遺事》載)下句化用張元《雪》詩:“戰死玉龍三百萬,敗鱗風卷滿天飛。”(宋吳曾《能改齋漫錄》卷十一引)俱有出處。
上一篇:《吳兆騫·念奴嬌》原文賞析
下一篇:《王鵬運·念奴嬌》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