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秉忠·木蘭花慢》原文賞析
混一后賦
望乾坤浩蕩,曾際會,好風云。想漢鼎初成,唐基始建,生物如春。東風吹遍原野,但無言、紅綠自紛紛?;ㄔ铝鬟B醉客,江山憔悴醒人。
龍蛇一屈一還伸,未信喪斯文。復上古淳風,先王大典,不費經綸。天君幾時揮手,倒銀河、直下洗囂塵, 鼓舞五華鸑鷟, 謳歌一角麒麟。
詞題為“混一后賦”,是說本詞作于元朝一統天下之后。其實,這里的“混一”是要打些折扣的,陸秀夫負帝昺蹈海殉國,宋朝的最后滅亡是在公元1279年,其時劉秉忠已去世五年了。但是,這詞題雖不能視作歷史的真實記錄,卻生動地表達了詞人興奮的情緒,是他對統一在望的元王朝的熱烈祝頌。
劉秉忠是元朝的開國功臣。《元史》本傳說他經海云禪師薦與元世祖后,“應對稱旨,屢承顧問”,“參帷幄之密謀,定社稷之大計”,因功拜光祿大夫,位太保,參預中書省事。他感激世祖的知遇之恩,對元朝忠心耿耿,拜官后把當和尚時的法名子聰,改為“秉忠”,就是頗具象征意義的舉動。明白了這一點,我們對“望乾坤浩蕩,曾際會,好風云”的起句,就有了較深入的理解。“乾坤浩蕩”,緊扣詞題中“混一” 兩字,際會風云則是他和元世祖君臣相得的生動寫照。面對功業將成,四?;煲坏拇蠛眯蝿?,詞人胸中豪氣干云,壯情逸飛,落筆自是雄偉磅礴,氣象萬千。“想漢鼎初成,唐基始建,生物如春”。與詞人同時而又是同僚的著名學者郝經,曾把漢、唐、宋稱為“后三代” (《陵川文集》卷十《溫公畫象》) ,以比擬文人心目中王朝的典范夏、商、周。也許詞人覺得宋是新敗亡的前朝,用它喻元,既不合時宜,又不夠景氣,所以僅用漢、唐作比,以顯示新王朝的繁榮昌盛和勃勃生機。而一個“初”字,一個“始”字,又與詞題照應,說明了詞人思路的縝密和用詞的精當?!皷|風吹遍原野,但無言、紅綠自紛紛。”在鼎成基建、乾坤浩蕩的勝利面前,士大夫中出現了截然不同的態度: 或紛紛擾擾,忘乎所以,即下句中所說的留連花月的“醉客”; 或無言沉思,志向深遠,即下句中所說的為江山操勞而憔悴的“醒人”。詞人自己當然屬于后者,他在《江城子·平生行止》中用更明白的語言表達了類似的思想:“看盡好花春睡穩,紅與紫,任他開?!笨释I而淡泊名利,即“本傳”所謂“雖位極人臣,而齋居蔬食,終日淡然”,顯示了一個清醒的政治家的胸懷和氣度。這里的“醒人”是全詞的關鍵,由屈原《漁父》中“眾人皆醉而我獨醒”脫化而來,它既總結了上片,又逗起了下片。
下片是作為“醒人”的詞人,面對四?;煲缓笮碌恼尉置娴纳畛了妓骱蜕钪貞n慮。就象龍蛇有屈有伸一樣,人生有窮有達,王朝有興有廢。詞人樂不忘憂,居安思危,在王朝誕生的歡慶鑼鼓中,敏銳地看到了它的嚴重弊端: “喪斯文”——對于禮樂教化的輕視。所謂“未信”,實際上是對新王朝的殷殷期望,對最高統治者的委婉諷勸。蒙古族憑藉鐵馬金戈興邦立國,在滅金、滅宋、統一中國的過程中,一直重視武力而輕視教化。其間,雖有耶律楚材等有識之士提出過“制器者必用良工,守成者必用儒生”的建議(《元史·耶律楚材傳》) ,但由于重武輕文的民族傳統的影響,及蒙古貴族、將校的阻撓,這些建議始終沒有得到重視和采納,科舉制度廢止近八十年,直到元仁宗延祐二年 (1315) 才重開科場。這顯然不利于收攬漢族士人和穩定政治局面。因此,詞人作為元世祖的重要謀臣,在天下將定之際,提出要“復上古淳風,先王大典”,呼吁元世祖“揮手倒銀河,直下洗囂塵”,即天下平定后,力挽狂瀾,偃武修文,以建造升平安寧之世。詞的末兩句“鼓舞五色鸑鷟, 謳歌一角麒麟”, 是對元王朝前景的展望。鸑鷟, 水鳥名,狀如鴨而大,長頭赤目,斑嘴,毛紫紺色。相傳為瑞鳥。麒麟為瑞獸,《宋書·符瑞志》載: “麒麟者,幸獸也。牡曰麒,牝曰麟,不刳胎剖卵則至。麕身而牛尾,狼項而一角,黃色而馬足?!彼鼈兊某霈F,有太平祥瑞之意,當是修禮樂,講教化的結果。
這首詞雖然題為“混一后賦”,卻并非一味歌功頌德,而是居安思危,委婉諷諫,顯示了詞人政治家清醒的頭腦和寬廣的胸懷。全詞由“醒人”著眼,抒情和議論相結合,其情豪壯,其論深刻,一氣呵成,豪放中透著深沉,很有點稼軒詞的味道。況周頤《蕙風詞話》說: “曩半塘老人跋《藏春樂府》云: 雄廓而不失之傖楚,醞藉而不流于側媚。余嘗懸二語心目中,以賞會藏春詞云?!币源藖硇蕾p這首《木蘭花慢》,當能領略詞中三昧。
上一篇:《黃人·木蘭花慢》原文賞析
下一篇:《劉敏中·木蘭花慢》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