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覯
朝陽過山來,下田猶露濕。
餉婦念兒啼,逢人不敢立。
青黃先后收,斷折傴僂拾。
鳥鼠滿官倉,于今又租入。
李覯出身貧寒,自稱“南城小民”,對普通百姓的實際生活有一定的體驗。他是北宋的進步思想家,對傳統的儒家理論,頗有非議;在文學觀點方面,他反對意熟辭陳,主張創新。他的詩多反映民間疾苦,涉及政治得失,詩意和詞句往往很奇特,勁質倔強,樸直清新,可以看出是受到了韓愈、皮日休、陸龜蒙諸家的影響。
這首詩敘事明白,結構自然,層次清楚,順理成章。詩的開頭二句寫收獲是個大忙季節,早晨的太陽剛剛在山頭上露臉,莊稼上的露水還是濕漉漉的,農民們就已經下田干活了。接著寫婦女給正在割稻的青壯年農民送飯送水,但他們惦念著家中的小孩子,路上不敢站立下來與別人搭話。農民按照稻子成熟的先后,挨個兒一片一片地收割過去;掉在田里的稻穗,彎著腰把它拾起來,放進籮筐里去。詩人對這些細節的描寫,說明其觀察的細致深入,而通過這些描寫,也把農民勞動的辛苦以及農民對勞動果實的珍惜,都充分地表現出來了。但最后兩句,詩歌卻陡然一轉: “鳥鼠滿官倉,于今又租入?!币慌饷子忠瓦M官倉去喂鳥鼠了。本來嘛,“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農民們辛辛苦苦干了一年,該可以豐衣足食了吧?可是這些糧食卻有很大一部分要被送進官倉;而倉庫又管理不嚴,很多糧食都讓麻雀和老鼠吃了。錢鐘書《宋詩選注》引曾慥《類說》載《五代史補》說: “后唐明宗有個法令,人民每繳一石米得外加二升‘雀鼠耗?!薄缎挛宕贰肪砣f:后周太祖時,酷吏王章更把二升改成二斗,名為“省耗”,可見這是有史可查的,并非夸張之詞。
讀這首《獲稻》詩,很容易使我們想起白居易的《觀刈麥》。白詩寫的勞動場面和收割過程,如“婦姑荷簞食” “相隨餉田去”等類詞句,在這首詩中也可找到。白居易在詩歌中“卒章顯志”,李覯詩中的諷喻性也是不言自明的。此詩用“入”聲字押韻,“濕”、“立”、“拾”、“入”等雖是平常字,但已可看出詩人煉字的功夫。詩的風格倔強瘦硬,與白詩的通俗流暢顯然不同。
上一篇:《荔支嘆·蘇軾》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蕭山·姜夔》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