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禹錫·浪淘沙(其一)》原文與賞析
劉禹錫
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銀河去,同到牽牛織女家。
《浪淘沙》,唐教坊曲名,后亦用作詞牌名。劉禹錫有《浪淘沙》九首,這是第一首。
第一句起得很有氣勢: “九曲黃河萬里沙”,一開始就給讀者展示了一幅壯闊的黃河萬里圖,浪濤挾卷河沙,奔流而下,不可阻擋。據《河圖》: “黃河出昆侖山,東北流千里,折西而行,至于蒲山。……河水九曲,九九千里,入于渤海。”黃河河道十分曲折,古來就有黃河九曲的說法,這首詩也使用了這個典故。第二句緊接首句的“沙”字說: “浪淘風簸自天涯”,河沙被大浪沖刷著、顛簸著,漂流到很遠的天涯。這兩句表面是在寫黃河大浪淘沙,已有磅礴氣勢,但其實還有深刻的寓意。作者用“九曲黃河”來比喻政治斗爭和人生的曲折、險惡,把自己比作“九曲黃河”中一粒小小的河沙,由于政治風浪的沖卷,自己被貶到極遠的邊地。這一比喻十分形象、生動,當時政治斗爭的激烈,情況的急轉直下,作者個人的無能為力,都隱含在字句之中。但是,一個“自”字,卻又透露出作者對一切并不以為意的態度,任你黃河萬里,任你驚濤駭浪,我在“天涯”卻也自得其所。這表現出作者在遭受打擊和挫折中,仍然保持著昂揚的精神和樂觀的態度。
正是因為有這種樂觀精神,作者進一步把詩情引向了美妙的境界: “如今直上銀河去,同到牽牛織女家。”詩人在遙遠的“天涯”,忽然想到了乘槎泛銀河、訪問牛郎織女的故事。據晉張華《博物志》卷十: “舊說云天河與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有浮槎去來,不失期,人有奇志,立飛閣于查上,多賚糧,乘槎而去。十余日中猶觀星月日辰,自后茫茫忽忽亦不覺晝夜。去十余日,奄至一處,有城郭狀,屋舍甚嚴。遙望宮中多織婦,見一丈夫牽牛渚次飲之。牽牛人乃驚問曰: ‘何由至此?’此人具說來意,并問此是何處,答曰: ‘君還至蜀郡訪嚴君平則知之。’竟不上岸,因還如期。后至蜀,問君平,曰: ‘某年月日有客星犯牛宿。’計年月,正是此人到天河時也。”這個故事已經夠神奇的了,但作者對這個故事顯然又進行了改造、加工。詩人從銀河到了天上,不是只“遙望宮中多織婦”、“見一丈夫牽牛渚次飲之”,“竟不上岸”,而是直接到了牽牛、織女家,當然受到了熱情的款待。并且,世代被迫分居的牛郎、織女竟然不受天河的阻隔,而有了美滿的“家”,其和樂、幸福之情完全可以想見。這是多么富于民間意味的美妙的想象!從這個充滿浪漫情趣的故事中,詩人的樂觀情緒得到了進一步的表現,它是“自天涯”的引伸和升華,詩人馳騁想象,使此詩在扎實的現實主義的根基上,開出了浪漫主義的絢麗花朵。
這首詩以積極向上的情緒,表現樂觀的精神,給人以激勵和鼓舞。全詩自然流暢,風調直接取法民歌。周嘯天先生說: “劉禹錫絕句的境界大都給人清新優美的感受。他善于從人民生活中發現新鮮美好的素材,并賦予理想的色彩,從而創造出極富美感的詩歌意象。”(《唐絕句史》)此詩從黃河到銀河,再到牛郎、織女家作客,想象新奇,是極富于人民性的幻想,把神話和現實緊密、自然地聯系起來,讀來極有情韻,意味深長。
上一篇:《戎昱·霽雪》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張謂·湖中對酒作》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