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征明·鷓鴣天》原文賞析
秋 雁
萬里南來道路長,更將秋色到衡陽,江湖滿地皆矰繳,何處西風有稻梁。
隨落日,渡清湘,晚鴉沖突不成行。相呼莫向南樓過。應有佳人惱夜涼。
本詞通過詠秋雁,抒發人生的某種感喟。“萬里南來道路長,更將秋色到衡陽。”首二句寫候鳥大雁每年秋季,從北方飛向南方避寒。傳說雁南飛到衡陽即止,衡山的回雁峰因此得名。如王勃的“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 (《滕王閣序》) ,范仲淹的“衡陽雁去無留意” (《漁家傲》) 。都是把南飛大雁與衡陽連在一起。“道路長”是形容北雁南飛長途跋涉之苦。“將”帶的意思。這里不說秋天到了,大雁為了避寒向衡陽飛去,卻說大雁把秋色帶到衡陽,目的是為了突出雁,使景物增加更濃厚的感情色彩。“江湖滿地皆矰繳”一句,陡轉直下,以沉重的筆觸揭示了一個大雁全然不知的險惡前景。“矰繳”,系有絲繩用以射鳥的短箭。“矰” (zēng) ,古代系生絲以射鳥雀的箭。“繳” (zhuó),系在箭上的繩。大雁在藍天飛行,地面上卻到處布滿了殺機,隨時都有罹難的危險。即使是躲過網羅暗箭,可是西風一起,大地一片肅殺凋零,又往哪里去覓食呢?“何處西風有稻梁”是詞人替鴻雁的溫飽和生存擔憂。“稻梁”即稻梁謀,指覓食。杜甫《同諸公登慈恩寺塔》:“君看隨陽雁,各有稻梁謀。”后喻人謀求衣食,如龔自珍《詠史》:“避席畏聞文字獄,著書都為稻梁謀。”至此,我們不難聯想到詞人感嘆擔憂的恐非單指大雁了。與文征明同時的不少才情卓著的文人如沈周、吳偉、仇英、唐寅、徐渭等等,大都在政治漩渦中受到沖擊,歷盡坎坷,生活十分清苦。他們與大雁的處境又何其相似!因此這里實際上是借雁的遭遇表達封建社會文人的憂患心態。
下片寫秋雁初到異地時的種種境況。“隨落日,渡清湘,晚鴉沖突不成行。”這本來是一幅十分生動的黃昏秋景圖,與王勃“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相比,色彩雖欠協調,而層次感卻更為豐富。晚霞映紅西天,湘水上整齊的雁行在飛翔,這真是可以引出詩情畫意的絕妙景色。然而,落日黃昏,大自然的許多生物都急于還巢棲息,其中昏鴉鴰噪,橫沖直撞,把秩序井然的飛行雁陣一下子沖散了。詞人特別舉出人們厭惡的烏鴉,來與美好的貞禽鴻雁進行對比,所寓褒貶愛憎之情分明可見。“相呼莫向南樓過,應有佳人惱夜涼。” “南樓”,泛指閨中女子所居之處。雁群年年秋來春往,是有情有信的義禽,況且傳說鴻雁能傳書。這樣,大雁長空一呼,天下有多少盼團圓而音訊杳然的“佳人”更會聞雁聲而傷心,徒增許多煩惱,何況秋夜孤單寂寞更加難耐! 因此才叮嚀大雁,經過“南樓”時千萬不要高聲呼喚,以免頻添樓內佳人的痛苦和思念。結尾由雁及人,揭示出人間處處有不完美和不如意之事,因而筆致十分深刻誠摯。
本詞借雁抒情,寫雁實則寫人。感情真摯,寓意深刻,語言平易流暢,不用典故一任白描,意境于深邃高遠中尚含幾分蒼涼。頗具明末小品抒寫真性靈的流轉與天然特色。
上一篇:《張翥·鷓鴣天》原文賞析
下一篇:《文廷式·鷓鴣天》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