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嘉淑·浣溪沙》原文賞析
此調皆七字,唯南唐馮延已風散春水一首,第二句作六字,其詞也不載《花間集》,余戲學之。百旃曰: “何不更增一字?”為答之曰:“留以存此一體?!?/p>
日暮孤帆隱斷山,野云催暝爭還。一溪流水釣魚灣。
遠岫送青時帶雨,空林落翠露孱顏。隔溪人語晚煙間。
這首詞寫秋暮的自然景色、田園風光,表現了詞人的閑適心情。
上闋起首兩句,詞人把我們帶進了廣闊的原野。極目望去,在暮色籠罩下,一片孤帆隱約出現在高聳孤立的斷山間; 天上的云彩急遽地飄動,好象因天晚要爭著歸去一樣?!耙霸拼哧誀庍€”,是從陶淵明《歸去來辭》 “鳥倦飛而知還”一句化出,用的擬人化手法。寫野云爭還,正暗示云彩的急速流動是將雨的征兆。第三句“一溪流水釣魚灣”,說明云彩尚思急于歸還,可是現實中的漁翁,即抒情詞人自己,卻不顧天氣驟變,仍然靜靜地、專心致志地在清澈的溪水灣頭持竿垂釣。這就更襯托出詞人不為外物所動的閑適心情。上闋展示的是秋暮垂釣圖,其意境與柳宗元《江雪》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極為相似。從藝術手法上來看,先寫遠景,寫遠處的孤帆、斷山,寫高空爭還的云。一個“隱”襯托出視線的遠,一片布帆隱約顯現在高聳孤立的斷山間,看不分明。再用“爭”字,把云彩的急遽飛動刻畫得非常形象生動。后寫近景,寫漁翁獨自在清澈的溪水灣頭垂釣。首兩句描繪的景色,是第三句寫人物的背景。整個畫面是恬靜閑適的。一二兩句靜中寫動,第三句動中寫靜。
和上闋寫法相同,下闋開端兩句也是寫遠景。遠處的群山雨中更顯得蒼黑,空闊的樹林因為樹葉盡落,顯露出遠處的高峻山峰(“孱顏”,同“儳巖”)。 這里用一動詞“送”,就把遠山由于雨中空氣澄徹而顯得更加蒼黑的山色,清晰地送入我們的眼簾。第二句“露”字,分外傳神。原先空闊茂密的樹林遮住視線,現在正當深秋,樹葉落盡,我們可從枝干空隙中看到遠處的山峰,使視野更加開闊高遠。下闋結句又轉入寫近景。河對岸農民傍晚從田里勞動歸來,炊煙四起,人語聲喧,一片濃郁的田家生活氣息。前兩句景物實寫,后一句人物虛寫。不是從正面寫人,而是從目見炊煙、耳聞人語中,表現農民們勞動歸來的歡樂情景,與陶淵明《歸園田居》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各有奇趣。
總覽全詞,形象地描繪了山川景色、田園風光,詞句平淡自然,韻味雋永。詩人系明諸生,入清不仕。他與和清廷不合作的黃宗羲往還唱和,思想上不無相通之處。這首寄情于山水田園的詞,形象地表現了作者超然世俗的心境。
上一篇:《趙孟頫·浣溪沙》原文賞析
下一篇:《虞集·浣溪沙》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