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云洞
位于石臺縣城西北5公里,因處慈云山下而得名。慈云山,蔥蘢滴翠,風光秀麗。洞體全長1500米,地下泉水從洞內蜿蜒流出,水聲潺潺。洞內石柱、石筍拔起,石幔、石簾垂掛,狀人擬物,無形不似。有的象婀娜的“觀世音”,有的象福、祿、壽三位仙翁,有的象大蟾蜍仰望明月。有條百米長的甬道,鐘乳倒掛,層層疊疊,薄透如紗,潔白似玉。加上現代燈光的效果,色彩斑斕,如同絲綢。洞深處有一巖壁,酷似一組雪景的天然山水浮雕,濃淡相間,疏密有致,縱橫相破,主次有序。景觀還有“杜甫草堂”、“頌經堂”、“三色麒麟”、“七音響石”、“雪擁玉門”等。慈云洞的特點:景觀不假人力,自然成趣;水色石景,交相輝映;步步有景,景景藏奇。1987年8月被列為省級風景名景勝區。
〔現代散文〕 我有游洞穴的癖好。我不認為洞穴景觀無非是些鐘乳石,游了一個就不想看第二個了。我先后游覽了20多個溶洞,每看一個都有極大的興趣。因究其洞穴大小、景物組合、空間布局,以及造型、光色、聲響、卻各具特色,形似神異。最近,應友之邀又游覽了慈云洞。
據說,慈云洞深藏山下,一躺就是億萬年。直到1984年當地農民為抗早尋找水源時才被發現,因處慈云山下取名為慈云洞。次年7月,與先期開發的蓬萊仙洞結為“姊妹洞”正式向游人開放。慈云洞得以開始露面在電視熒屏上,出現在文人的筆下。
慈云洞,空間不大,主要景觀在洞中地下河的兩岸。洞內有條百米長的甬道,鐘乳倒掛,色彩斑斕,如同展開的匹匹絲綢。我們穿行其間,突然感到是在參加一個大型的絲綢展銷會。聽導游小姐介紹,這組景觀原取名“絲綢之路”,現在改為“倒掛石林”。我倒認為原名更為貼切些,如叫“絲綢一條街”,我看才能真正反映其特色。
從“倒掛石林”向前不遠,有一排懸掛的鐘乳,天然成石磬,叫“七音石”。導游小姐信手拾起一塊石頭,敲打上面的不同部位,竟奏起一首《舞曲》,惹得游人手腳癢癢的,我相信要不是空間太小了,大家一定會伴著樂曲翩翩起舞的。洞深處有一巖壁,酷似一組雪景的天然山水壁畫,活脫脫一幅《春雪初霽圖》。我的朋友是個小有名氣的畫家,他說這巖壁不僅是某些形體的偶然相象,從那濃淡相間,疏密有致,縱橫相破,主次有序來看,還合乎我國山水畫的傳統技法。我隨游人到下一個景點時,卻不見友人。回頭看,他還在“壁畫”前指指點點,真被大自然的杰作迷住了。
慈云洞的景觀有上百處,還有“杜甫草堂”,“三色麒麟”、“雪擁玉門”等等
據行家說,洞穴是地下空間的自然資源,洞穴旅游只是洞穴資源被利用的一部分,還有著洞穴學本身科學研究的價值。把洞穴形成與演化,以及有關洞穴沉積、考古、水文、氣候、生物等作為研究對象的洞穴學,在國外方興未艾。提供原始的洞穴環境,是開展洞穴科學研究的基礎。由此想到,開發慈云洞的建設者們是很有眼光的,在開辟旅游景點時,既沒有人為造景,也沒有移景和毀景,這不僅自然成趣,散發著原始的美,而且為洞穴科學研究保持了難得的原始環境。
(吳忠義)
上一篇:描寫《徐霞客故居》的詩詞與文章
下一篇:描寫《揚州市》的詩詞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