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張培元
辜負胸中十萬兵, 百無聊賴以詩鳴。
誰憐愛國千行淚, 說到胡塵意不平。
梁啟超
愛國者的心是相通的。相同的抱負,相同的境遇,相同的思緒。報國壯志難酬,化為一紙悲憤。陸游那些光耀千古的愛國詩篇,使梁啟超產生強烈共鳴,寫下這首感情激蕩的傳世之作。
詩一開頭,作者為偉大的愛國者陸游深深的鳴不平。陸游生當北宋滅亡、國土破碎的年代,從青年時代起,他就立下收復失土、統一祖國的宏大志向,但遭到投降派的排擠和壓抑,使理想化為泡影。陸游曾在《弋陽道中遇大雪》詩中寫道:“起傾斗酒歌出塞,彈壓胸中十萬兵。”梁啟超將此句巧妙借來,是說陸游徒有政治上的遠見卓識和軍事上的卓越才能,但卻始終無法施展。“辜負”二字,既點明愛國者的不幸遭際,也暗含對那些誤國害民的昏君佞臣的強烈憤慨。“以詩鳴”,意出韓愈《送孟東野序》:“大凡物不得其平則鳴……其存而在下者,孟郊東野,始以其詩鳴。”這句詩緊承首句,言陸游救國無門,內心痛楚難耐,只有用詩歌來傾瀉心中的積憤和不平。梁啟超寫這首詩時,正是變法失敗后逃亡日本,政治抱負不得實現,胸中憤懣難平,這與陸游當年的遭際和心情何其相似!這一時期,他象陸游一樣,以詩文為武器,寫下《愛國歌》、《賀新郎》(昨夜東風里)等許多著名詩詞,寄托他依然不變的一顆愛國心和憂國憂時的激憤心情。“憐”,同情。“誰憐”,用問句形式,實際是暗寓作者自己。“千行淚”,不只是指陸游“胡未滅,鬢已秋,淚空流”的淚,也應是作者梁啟超“欲訴奇愁無可訴……忍拋得,淚如線”的淚。同是華夏愛國者,同情何必同時人。“胡塵”,指金兵對中原的入侵。詩末作者自注:“放翁集中,胡塵等字凡數十見,蓋南渡(指北宋朝廷渡過長江,建立南宋)之音也。”“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正是陸游深沉的愛國心聲,在當時遠離故土、自痛國恥未雪的梁啟超的心中,產生了強烈的共鳴。這里的“胡塵”,也可理解為十九世紀末入侵中國的帝國主義強盜。正是帝國主義強盜的鐵蹄在中國土地上卷起的煙塵,使身在異國他鄉的詩人終日寢食不安、意緒難平。
這首絕句,是懷古,又充滿強烈的現實感;是寫陸游的遭際,又時時抒發作者情志,激憤而不失之悲觀,慷慨中顯示出不屈的意志和精神。
上一篇:張培元《讀《陸放翁集》(其一)》愛國詩詞鑒賞
下一篇:陳毓羆《讀史五首(選一)》愛國詩詞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