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高瓊姬》|出典|釋義|例句
【出典】宋·蘇軾詩《芙蓉城·序》:“世傳王迥字子高,與仙人周瑤英游芙蓉城。元豐元年三月,余始識子高,問之信然。乃作此詩,極其情而歸之正,亦變風止乎禮義之意也。”《芙蓉城》詩鋪陳了這一傳說故事。
又,宋·趙彥衡《云麓漫鈔》卷十:“王迥,字子高,族弟子立,為蘇黃門婿,故兄弟皆從二蘇游。子高后受學于荊公。舊有周瓊姬事,胡徽之為作傳,或用其傳作〔六么〕。東坡復作《芙蓉城》詩,以實其事。迥后改名蘧,字子開,宅在江陰。”事又見于《避暑錄話》、《萍洲可談》。施惠著戲文《芙蓉城》;宋元闕名戲文《王子高》皆敷演此故事,今俱佚。
【釋義】子高與瓊姬是宋代人神戀愛故事中的男女主人公。周瓊姬后又作周瑤英。元散曲中戀情題材的作品常用子高(或瓊姬)代指情人。
【例句】①寄與多情王子高,今夜佳期休誤了。(姚燧〔越調·憑闌人〕)王子高喻指情郎。②芙蓉國里瓊姬伴著子高,他穩跨著青鸞到。(鄧玉賓套曲〔中呂·粉蝶兒〕〔鮑老兒〕)“芙蓉國”即芙蓉城,指神仙境界,瓊姬、子高皆指其中神仙。此處宣揚求仙得道勝于仕宦的思想。③驂鸞仙子騎鯨友,瓊姬子高,巫娥宋玉,織女牽牛。(馬致遠套曲〔大石調·青杏子〕《姻緣》)此套曲為祝賀人新婚而作。瓊姬和子高比喻新婚夫婦。④暢道張京兆心專,周瓊姬苦意堅。(李致遠套曲[雙調·新水令]《離別》[尾])周瓊姬喻曲中苦苦等待離別的愛人歸來的婦女。⑤不爭把瓊姬棄卻,比及盼子高來到,早辜負了碧桃花下鳳鸞交。(鄭光祖雜劇《迷青瑣債女離魂》第一折[賺煞])倩女自比瓊姬,王文舉為子高。說現在與瓊姬離別,即使子高以后再回來,也辜負了吉日良辰。⑥則俺那周瓊姬,你可什么王子喬,玉人何處吹簫?(康進之雜劇《梁山泊李逵負荊》第三折[集賢賓])李逵將滿堂嬌比瓊姬,王子喬比宋江。王子喬應是王子高之誤。
上一篇:元曲典故《子陵釣灘(嚴子陵釣臺)》|出典|釋義|例句
下一篇:元曲典故《宗炳臥游》|出典|釋義|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