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霆·踏莎行》原文賞析
晚景
流水孤村,荒城古道,槎牙老木烏鳶噪。夕陽倒影射疏林,江邊一帶芙蓉老。風暝寒煙,天低衰草,登樓望極群峰小。欲將歸信問行人,青山盡處行人少。
薄暮,秋風肅殺,夕陽剛剛垂落到地平線上,天色已暗淡下來。此時此景,最能牽動荒郊野道上游子的思鄉之情?!傲魉麓?,荒城古道,槎牙老木烏鳶噪。”前兩句,使我們想起元代馬致遠的名句“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天凈沙·秋思》)。你看,流水繞著孤伶伶的村莊,荒城外的古道直伸向天邊,而最撩亂人心的,卻莫過于老樹參差不齊的枝頭上那班咿咿啞啞聒噪不停的烏鳶了,旅途的辛酸,思鄉戀家之情一古腦兒全都涌了上來,前路的盡頭在哪里?這種飄泊無定的生活何時才能結束?“夕陽倒影射疏林,江邊一帶芙蓉老?!鼻熬鋵懰嫦﹃柕牡褂胺瓷渖鲜枇?。元好問《游黃華山》:“日腳倒射垂長虹?!秉S華山極高,故用“日腳倒射”襯托之;此曰“倒影射”,則是陽光入水而折射,二者不同?!败饺乩稀?,言荷花已衰敗,李白《中山孺子歌》:“芙蓉老秋霜,團扇羞網塵?!鄙掀m不著一“秋”字,“疏林”、“芙蓉老”兩語已分明寫出秋景。而“烏鳶噪”、“夕陽”,則緊切詞題“晚景”。
游子鄉思已極,下片轉而設想家中的“她”此時正登樓遠望,急切盼望游子的歸來。北宋柳永《八聲甘州》“想佳人、妝樓颙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歐陽修《踏莎行》“寸寸柔腸,盈盈粉淚,樓高莫近危闌倚”,都是此種寫法。“風暝”二句謂寒煙四起,暝色籠罩高樓,秋風陣陣,衰草迷離,天幕低垂。由于天色昏暗,遠在天陲的群峰顯得格外矮小?!瓣浴?、“寒”、“低”、“衰”四字既是形容風、煙、天、草,又頗能折射出佳人望眼欲穿的痛苦、煩亂心境。“欲將歸信問行人,青山盡處行人少?!边^往的行人,或許知道“他”的歸期吧?真想問問他們。遺憾的是天色已晚,青山盡處,來人稀少,況且這三兩行人能否知道“他”的歸期還是大有問題呢!二句傳神地寫出佳人急切盼望游子歸來的心情。
詞中流水、孤村、荒城、古道、古木、噪鴉、夕陽、疏林、老荷、寒煙、衰草諸意象的排比和組合,既從正面刻畫出秋日晚景的蕭瑟,又從反面襯托出游子思家、思婦懷遠之心緒的凄涼。前六句幾于句句寫景,而無一景不含情。結二句詞人頗為自負。其《渚山堂詞話》卷一說:“歐公(歐陽修)有句云:‘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陳大聲(鐸)體之,作《蝶戀花》。落句云:‘千里青山勞望眼,行人更比青山遠?!m面目稍更,而意句仍昔。然則偷句之鈍,何可避也?予自作《踏莎行》末云云,或者謂其襲歐公。要之字語雖近,而用意則別,與大聲之鈍,自謂不侔?!弊屑毐容^陳鐸、陳霆二人句,優劣確如作者所言。
上一篇:《厲鶚·謁金門》原文賞析
下一篇:《陳霆·踏莎行》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