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添字丑奴兒①·李清照》點絳唇李清照
窗前誰種芭蕉樹?陰滿中庭②。陰滿中庭。葉葉心心,舒卷有馀情。
傷心枕上三更雨,點滴霖霪③。點滴霖霪,愁損北人④,不慣起來聽!
①添字丑奴兒,詞牌名。 ②中庭,庭院。 ③霖霪,連綿不停的雨。 ④愁損,憂傷。北人,北方的人。詞中指流離之人,淪落之人。
這首詞是李清照南渡之初的作品,借吟詠芭蕉抒發自己懷戀故國、故土之幽情。
詞的上片描述芭蕉的“形”與“情”。詞的開篇用提問的方式描述了芭蕉樹所在的位置及形態。窗前,那株高大茂盛的芭蕉樹是誰種下的呢?你看它,干粗枝壯,葉子繁茂,樹陰灑滿整個庭院。兩個“陰滿中庭”,更加突出了芭蕉的繁茂與挺拔。接著,作者進一步把視覺推進,來了一個特寫,將鏡頭對準了芭蕉的葉和心。芭蕉心卷縮著,葉舒展著,這一卷一舒,像是含情脈脈,相依相戀,情意無限,深摯纏綿。芭蕉的“馀情”,自然是載著詞人的情,詞人將自己的情注入到芭蕉之中,創造了情景相生的藝術境界,極其形象地表現了自己對中原故國、家鄉故土的綿綿不斷的思念和懷戀。
詞的下片寫夜聽雨打芭蕉聲。芭蕉葉、心舒卷有馀情,深夜之中,思鄉情、國恥恨、家變故,種種滋味在心頭。作者輾轉反側,無法成眠。傷心之淚,點點滴滴枕上落。三更時分,窗外雨聲響起,滴滴噠噠敲打著芭蕉葉,聲音是那樣地單調,又是那樣地凄涼。雨打在蕉葉上,如同滴落在詞人的心上。在她那早已被思念煎熬、被痛苦浸透了的心中,又添上了一股酸澀的苦汁,催落了她更多的傷心之淚。三更的冷雨霖霪不止,“點滴霖霪”的疊句,不但從音韻上造成連綿不斷的效果,而且有力地烘托了悲涼凄絕的氣氛。身為北方之人,本身對雨打芭蕉之聲就聽不慣,何況作者在“北人”之上冠以“愁損”,這就不光是習俗的問題,更主要的是心情所致。身在異鄉,大有亡國之恨,小有家破之痛,又怎能睡得著,聽得慣呢,更何況這枝繁葉茂的巨大的芭蕉樹所承載的是連綿不斷的傷心之雨。窗內的傷心之淚與窗前的凄涼之雨,構成了一幅坐聽雨打芭蕉圖。
綜觀全詞,作者采用欲抑先揚的手法,重章疊句的形式,在閑談碎語之中,將國愁家痛融在了點點滴滴的雨打芭蕉之中,憂傷、哀婉、沉重。
芭蕉多植在南國庭院的階前窗下,葉闊綠嫩,枝高秀美。古人愛在芭蕉葉上題詩,以示高雅,這就使芭蕉這個意象具有了一種詩意。芭蕉與雨聯系在一起,往往就多了幾分悲涼凄清。例如:吳文英的“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縱芭蕉,不雨也颼颼”。葛勝沖的“閑愁幾許,夢逐芭蕉雨”……那幽幽的愁緒,隨著雨打芭蕉的聲音,也就更深、更濃、更重!
●添字丑奴兒,又名《攤破丑奴兒》《攤破采桑子》,是將四十四字的《丑奴兒令》(采桑子)添入和聲而成。有兩體:一體是四十八字,雙調,將原來上下片結尾七言句各添兩字,成為上四下五兩句,各三平韻。此格見本詞。另一體是六十字,在上下片結句后,各添八字作和聲,分為兩個一字句,兩個三字句。上片六句四平韻,下片六句三平韻一重韻。此格見南宋趙長卿詞。
●心中的愁緒,車載不動,宣泄不盡。偉大詞人李清照到底有哪些愁呢?
金國的鐵騎踏碎了汴梁,到處是一片兵荒馬亂,國亡了。這是亡國之愁。
丈夫趙明誠為母親奔喪到了南京,李清照也打點行李準備逃難。可十幾間屋子的藏品,選了又選,最后還是整理出十五車。本來老家剩余的十幾屋子東西,是想第二年找機會再去搬來的。可整個大江南北早就亂了套,李清照的房子被一把火燒了個精光,十多年的精心收藏毀于一旦。此乃失寶之愁。
趙明誠從南京卸任,準備去江西定居。半路上趙明誠接到去浙江上任的命令,因為局面混亂,決定獨自去。但在赴任途中,夏天天熱,趕得又太急,病倒了。李清照接到丈夫抱病的消息就趕忙動身,一天一夜跑了三百里。可等她趕到的時候趙明誠已然不行了,不久便離開了人世。這是亡夫之愁。
當初趙明誠病重的時候,有個朋友帶著一個玉壺來看望,后來不知怎么外頭就傳說,趙明誠夫婦向金國獻玉壺要當漢奸。李清照這回被嚇得不輕,就想把手頭的文物捐給朝廷,以表明心跡。李清照獻出的古董政府沒拿到,卻落到了一個借機發國難財的將軍手上。這是蒙冤之愁……
種種打擊一起襲來,這讓一個愛國者、愛家者、愛夫者、愛石者,又怎能承受的了呢。“傷心枕上三更雨”“愁損北人”,也就不難理解了。
對于李清照而言,這一生之中“愁”太多了,晚年有國破家亡之愁,早年有夫妻離別之愁。
點絳唇
李清照
寂寞深閨,柔腸一寸愁千縷。惜春春去,幾點催花雨。倚遍闌干,只是無情緒!人何處?連天衰草,望斷歸來路。
這是一首借傷春寫離恨的閨怨詞。
詞的上片作者直接抒發自己的孤獨、寂寞與相思的情愫。“一寸”柔腸與“千縷”愁思放在一起,產生一種強烈的壓抑感,仿佛愁腸欲斷,再也承受不住。接著作者不再直言其愁,卻在“惜春春去”的矛盾中展現女子的心理活動。淅瀝的雨聲催逼著落紅,也催逼著春天歸去的腳步。唯一能給深閨女子一點慰藉的春花也凋落了,那催花的雨滴只留下幾聲空洞的回響。下片寫憑闌遠望,表達了對親人的期盼之情。一個“倚”字已經展現了作者的抑郁與無聊;而在后面綴以“遍”字,更加刻畫出了一個深閨女子的百無聊賴與煩悶苦惱;然而作者到此并沒有止住,又通過“無情緒”直接點出了此時的狀態。直接與間接的描寫融在一起,有力地表現了詞人的愁情深重,無法排解。“人何處”,不但使讀者知道了作者憑欄遠望的目的,同時也暗示了“柔腸一寸愁千縷”“只是無情緒”的根本原因。在這里,詞人巧妙地安排了一個有問無答的布局,卻轉筆追隨著女子的視線去描繪那望不到盡頭的萋萋芳草,正順著良人歸來時所必經的道路蔓延開去,一直延伸到遙遠的天邊。然而望到盡頭,唯見“連天芳草”,不見良人蹤影。這首詞層層深入地揭示了女主人公心中無限情愁:寂寞愁,傷春愁,傷別愁以及盼歸愁。
兩首詞雖然抒發的是不同時期、不同原因引起的愁,但畢竟都是愁,它們都在煎熬著作者的心。
葉葉心心,舒卷有馀情。
寂寞深閨,柔腸一寸愁千縷。
上一篇:宋詞《浣溪沙·陳克》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宋詞《漁家傲·郭應祥》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