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鶚·謁金門》原文賞析
七月既望,湖上雨后作
憑畫檻,雨洗秋濃人淡。隔水殘霞明冉冉,小山三四點。
艇子幾時同泛?待折荷花臨鑒。日日綠盤疏粉艷,西風無處減。
本詞作于雍正六年(1728)陰歷七月十六日西湖雨后。十五日曰望,既望是十六日,上片重在寫景。起調兩句總攝全詞。“憑畫檻”點明“湖上”?!坝晗辞餄馊说秉c明時間。詞人憑欄縱目,首先看到的是整個的西湖景色,所以第二句是對雨后西湖景色總的描述。陰歷七月中旬,江南還是殘暑將消未消的時節,可是經過一場雨水的刷洗,湖上已是清涼世界,秋天的意味顯得是那樣濃烈。著一“洗”字,極其形象、生動,把大自然了無纖塵的明凈景色呈現給讀者,使讀者產生一種清涼之感。岑參詩云:“心淡水木會,興幽魚鳥通?!笔钦f自己心境恬淡,興致幽雅與水、木相得,同魚、鳥忘懷。本詞在這里的“秋濃人淡”,意境卻更深一層,說明秋氣越來越濃,寄情山水的恬淡心境也油然而生。這就為全詞定下了感情的基調。所以接著三、四句寫遠景。極目遠眺,夕陽西下,天邊一抹殘霞,給雨后蒼碧的自然景物添上一層明亮色彩。在一般詩詞中,經常用“點”寫苔、寫萍、寫鴉、寫雨、寫淚、寫落花等等。而這里卻用“三四點”來描繪江南秀麗的遠山,極為傳神。
下片重在寫情。視野從遠眺轉向湖面,層次極其清晰。開頭用“艇子幾時同泛”提起,運筆突兀而又脈終不斷。由景入情,情從景生。想到了他所思念的人?!按酆苫ㄅR鑒”與上句組成倒裝句式。其與上片,又是一倒敘寫法,極盡回環曲折之致。原先大家約定泛舟湖上,賞景折荷,而現在已入新秋,花既凋零,人在何處!透露了詞人的遺憾、失望。歐陽修《采桑子》中寫西湖“無風水面琉璃滑”,柳永詠西湖有“十里荷花”的名句。這里只用“荷花臨鑒”四字抓住了西湖的夏日風韻。這是一筆虛寫,然而花之艷,水之清,人之樂一并寫出。字句凝煉,造境幽美。末尾兩句,臨結到目前雨后西湖景色。“綠盤”代荷葉,“粉艷”代荷花,遣詞含蓄。蔡松年詞有“翡翠盤高走夜光?!边@里的“綠盤”是從蔡詞中變化而來,但出語心境不同,著重在寫秋風一天天地吹拂,剩下的只有翠碧清圓的葉子,荷花已不留一瓣,沒有再可吹落的了。雨帶走了美好的時光,帶走了一次相聚的希望。至此,詞人的情感已從前面的遺憾、失望而變為一腔幽怨。
《白雨齋詞話》云:“余最愛樊榭《謁金門·七月既望,湖上雨后作》”,“中有怨情,意味便厚,否則無病呻吟,亦可不必?!边@首詞以湖上雨后景物來表現詞人對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向往幻滅后的悲哀。運筆含蓄,無顯露語,只要讀者反復咀嚼,不難體會其無窮余味。
上一篇:《陳子龍·訴衷情》原文賞析
下一篇:《陳霆·踏莎行》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