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中峰·行香子》原文賞析
短短橫墻,矮矮疏窗,一方兒、小小池塘。高低迭嶂,曲水邊旁。也有些風,有些月,有些香。
日用家常,竹幾藤床,盡眼前、水色山光。客來無酒,清話何妨。但細烘茶,凈洗盞,滾燒湯。
元人尚曲: 雜劇和散曲。雜劇是大眾藝術,自然需要通俗易懂,老嫗能解,若一味逞才使氣,飾采增華,則成了孤芳自賞的案頭之作了。散曲重天籟,輕雕飾,語言淺近而意趣深遠,較之詩詞,別有一種清新、素雅的風味。此風所及,元詞比起宋詞來,也要淺直些、樸素些,也就是沾上了些“曲味”。這首《行香子》的“曲味”就頗為濃郁。
詞的意思一望可知,寫的是山舍的風光和山僧的生活。詞作者是個和尚,寫過三首《行香子》,這是第一首。他身處風景秀美的天目山,又有較高的文學修養,自能領略山水之美和生活的恬靜,形諸筆端,生動逼真。
上片寫山舍風光,寫了墻、窗、池塘、山、水、風、月、花。這些都是山間最常見之物,但不同的描寫,可以產生完全不同的意境,如蕭瑟、幽僻、險怪、壯闊等。作者要塑造的是恬靜、素雅的意境,主要借助于描寫上述各物的形容詞,這方面極為成功,最應引起我們注意。墻曰“橫”,曰“短短”; 窗曰“疏”,曰“矮矮”;池塘曰“一方兒”,曰“小小”。則山舍之樸素、明凈、雅致如在眼前。嶂曰“迭”,曰“高低”。如果“迭嶂”有高無低,就顯得險峻;有低無高,就顯得平淡;高低參差,才有幽靜之致。水曰“曲”,曰“邊旁”。水不曲,則少風韻; 水太遠,則景色過于開闊; 身臨曲水,才具要眇之妙。最精采的是描寫風、月、花的三個“些”字。身處山舍,自然少不了風、月、花三者,否則豈不單調乏味?也顯得粗鄙、村俗。但風過大,顯得狂暴; 月過明,顯得直露;花過繁,又顯得粗俗。“有”而“些”,則深得中庸平和之趣,與上述墻、窗、池塘、山、水的描寫風格統一,組成了一個鬧靜、寬狹、明暗適宜的恬靜、素雅的意境。
山舍的風光如此,則山舍主人的志向、趣味不問可知。下片寫山僧的生活。“日用家常”中的“家常”一詞,有“普通”、“平常”之義。不事奢華,不作姿態,竹幾藤床,潔凈素雅。無俗務纏身,無名利縈心,清心寡欲、安貧樂道,盡情享受的唯有水色山光、清風朗月,把整個身心融化于大自然的懷抱。主人如此胸襟,來訪的客人自然也不尋常,因此不需美酒佳肴款待,但有主人“細烘茶,凈洗盞,滾燒湯”的誠意即可。賓主品茗細談,契合無間,其樂融融。
全詞以景襯情,情景交融。景為恬靜素雅之景,情為超曠飄逸之情,而以任其自然、中庸平和為旨趣。與此相適應的是全詞構思自然熨貼,用詞樸素本色,絕無雕鑿,盡去浮華。清人沈雄評本詞云: “若不經意出之者,所謂一一天真,一一明妙也”(《古今詞話》) ,可謂深得其趣。
上一篇:《趙元·行香子》原文賞析
下一篇:《楊琇·西江月》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