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元·行香子》原文賞析
山擁垣墻,水滿溪塘,幾人家、籬落斜陽。又還夏也,一霎人忙。正稻分畦,蠶卸簇,麥登場。
老子徜徉,閑日偏長,鬢蓬松、只管尋涼。綠陰何處?旋旋移床。有道邊槐,門外柳,舍南桑。
趙元這首《行香子》,自然流暢,娓娓動聽。上片描繪閑人眼中所見的山村夏日景象,歷歷如在目前。“山擁垣墻,水滿溪塘,幾人家、籬落斜陽。”寫自然景觀,由“山”而“水”而“人家”,由遠及近; 由“垣墻”而“溪塘”而“籬落斜陽”,是環視所得。“山”與“垣墻”之間著一“擁”字,表明這一村落地處山區。“水”與“溪塘”間著一“滿”字,暗點時在盛夏,兼說這一村落傍水的特點。“籬落”,即籬笆,為一般農家之所有,有別富貴之家的高墻深院。依山傍水,夕陽斜照,而“人家”又只有“幾”戶,這景象極其清幽,與下面所寫的“忙”對照成趣。“又還夏也,一霎人忙。”承上啟下,明點夏季,引出了一個“忙”字。“正稻分畦,蠶卸簇,麥登場。”寫人事景觀,坐實“人忙”。范成大《村莊即事》云: “鄉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可相互參讀。詞人對這里所寫的“人忙”的情況,既無贊美之意,也無輕視之心,只是客觀地書其所見,用以反襯他下面所寫的自己生活之清閑。
下片抒寫自己夏日乘涼的閑適,十分具體生動。沒有愧疚的態度,也沒有矜持的神情,仍然只是寫實。“老子徜徉,閑日偏長,鬢蓬松、只管尋涼。”表現詞人在這夏日的閑散生活和心態。“老子”,詞人自稱,如同說老夫。“徜徉”,意即徘徊。“閑日偏長”,照應上片的“又還夏也”,如同紐帶,使上下片的意脈不斷。一個“閑”字,是下片之綱,亦是全詞之綱。夏日本來便長,無事可做,則倍覺其長。詞人特地著一“偏”字,以表現他這個閑人對時間的特殊感受。“鬢蓬松”,寫他閑散時不肯梳洗,不重容飾的慵懶放浪。“只管尋涼”,意思是說除此之外,萬事皆不關心,只有“尋涼”才是他在閑散心態下所選擇的唯一的生活內容。“尋涼”,即追涼,納涼,乘涼。由“徜徉”而“尋涼”,是不定向到定向的轉化,但都是“閑”的表現。“綠陰何處,旋旋移床。”是“尋涼”的具體化,寫活了“尋涼”。“綠陰”之所在,便是“涼” 之所在,“綠陰”因太陽位置的變動而不固定,所以要著一“何”字表現之。“旋旋”,緩緩的意思,仍體現著閑散的心態。“移床”,是為了就“綠陰”,移床就“涼”,便充分地顯現了那個“尋”字。古人坐臥之具都稱床,這里當指坐具。“有道邊槐,門外柳,舍南桑。”寫坐床乘涼時對眼前風光的留連,進一步表現了詞人的閑情。“有”為領字,管下面三句,心滿意足的神態活現。“道邊”、“門外”、“舍南”,點明方位。“槐”、“柳”、“桑”,皆山村常見之物,構成共同的特色是一片濃綠。
這首詞情真,景真,所以佳妙。語言勻齊,富于美感,亦增添了它的藝術魅力。
上一篇:《趙元·行香子》原文賞析
下一篇:《釋中峰·行香子》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