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惲敬·浣溪沙》原文賞析
黃鐘宮,亦入中呂宮。白門春望,和張平伯
桃樹遮門柳拂堤。春光多在石城西。胭脂井畔曉鶯啼。
不見美人青玉案,空聞游女白銅鞮。畫輪歸去草萋萋。
這是一首和詞。張平伯,不詳何人。黃鐘宮、中呂宮皆曲子的宮調名。據《中原音韻說》,黃鐘宮有富貴纏綿的特色,中呂宮有“高下閃賺”的特點。白門,原指金陵城的白下門,這里即代指金陵。春望,春天三月舊歷的十五。張平伯以詞相贈,作者以此首答和。全詞寫春天的金陵,景色迷人,但六朝古都的處處遺跡,又令人發思古之幽情。上片三句寫金陵春景。桃樹遮門,柳絲拂堤,好一派春光融融的景象。石城即石頭城,在金陵西部,原是金陵的繁華地區。春天,石頭城更顯得風光明媚,生機勃勃。“多”這里有集中的意思。胭脂井是六代陳朝的遺跡,在玄武湖畔。據說隋滅陳時,陳后主和二妃曾在這里藏匿,被獲,因而又名辱井。舊傳井欄有石脈,以帛拭之,作胭脂痕,故名胭脂井。春天的早晨,胭脂井旁可能聽到黃鶯的鳴聲。這鳴聲雖增添了春天的氣息,但又勾起人們對往事的回憶,下片緊承上片,因景寫情,春光雖好,但當年的人物及事跡都已成為歷史陳跡,不可復追。這里的“美人”泛指歷史人物。青玉案,一種托放食物的小幾,形如有腳的托盤。張衡《四愁詩》有“美人贈我錦繡鍛,何以報之青玉案”。張衡此句即“不見美人青玉案”句之所本。“空聞”句的意思是,現在只能聽到游女們的歌聲。“白銅鞮”,是南朝梁武帝時的童謠名,這里泛指歌女們所唱的歌曲。李白《襄陽歌》云: “襄陽小兒齊拍手,攔街爭唱《白銅鞮》。”兩句寫作者的思古之情,而以游女歌唱眼前的歡樂作為反襯,從人歡我想之中,益加突出詞人的悵惘之情。全詞至此,都是作者所記白門一日春游的情事,最后以“畫輪歸去草萋萋”作結,寫自己興盡而歸,是一種大開大闔的手法。畫輪,本指華美的車輪,這里代指車子。“草萋萋”,與上片所寫種種春光相照應,同時也以芳草的無'情來反襯人的多情,故雖以景結,其實卻包含著作者的淡淡的哀愁——不是惜春,也不是傷春,不是惜別,也非傷離,而是一種春日白門懷古的幽情,這一幽情既包含對陳后主覆亡歷史的悲痛,也包含了不見美人青玉案的愁悵。這些幽情在明媚的春天似乎是不應產生的,因為春光給人帶來生氣,帶來歡樂,作者不是也在上片對春光作了描繪和謳歌嗎?其實這一描繪和謳歌是為反襯作者的思古之情服務的,同“空聞”句和“草萋萋”句的描繪一樣,都是通過“以樂景寫哀”的手段,達到“一倍”增其哀的藝術目的(參見王夫之的《姜齋詩話》)。這首詞的主要藝術匠心即在于此。
上一篇:《陳聞·浣溪沙》原文賞析
下一篇:《蔣春霖十首·浣溪沙》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