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趙翼·赤壁》原文賞析
依然形勝扼荊襄,赤壁山前故壘長。烏鵲南飛無魏地,大江東去有周郎。千秋人物三分國,一片山河百戰場。今日經過已陳跡,月明漁父唱滄浪。
趙翼于乾隆三十七年底自常德經洞庭入長江,經過湖北武昌赤磯山(赤鼻磯)時,觸景生情寫下了這首《赤壁》詩。赤壁之戰發生在漢獻帝建安十三年(公元二○八年)十月,這是確定三國鼎立局面的一次關鍵性戰役,赤壁之戰以孫劉聯軍擊敗曹操而結束。
描寫赤壁之戰的詩歌在趙翼之前有兩首為最著名,一首是唐朝詩人杜牧的《赤壁》:“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痹娙藦囊话褦嚓鹇撓?,從反面進行思索,突出了周瑜在赤壁之戰中用火攻取勝的歷史功績,構思十分巧妙。另一首是宋代詩人蘇軾的《赤壁懷古》詞:“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這首《念奴嬌》詞以宏偉雄壯的氣魄贏得了千百萬讀者。一貫主張詩歌要創新的趙翼,曾經宣稱過:“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如今趙翼也要以 “赤壁”為題作詩,顯然要花費一番心血了。確實,趙翼這首詩既不同于杜牧的詩,也不同于蘇軾的詞,自有趙翼別出心裁處。
說它別出心裁,主要是指: 一樸素,二自然,三耐味?!耙廊恍蝿俣笄G襄,赤壁山前故壘長。”赤壁之地,地理形勢十分優越,它仍舊像三國時期那樣扼守著通往荊州和襄陽的要道。赤壁山前依然延綿著三國時孫、劉、曹修筑的舊營壘戰壕。起句十分自然,又切題,“依然”一詞突出地置于句首,強調了幾千年過去赤壁地勢仍然非常險要。兩句詩用詞樸素,詩意雋永,一下子把讀者的思緒拉到三國時代,聯想翩翩。接下去詩人十分巧妙地引用了曹操和蘇軾的詩句,描繪了赤壁之戰的結局: “烏鵲南飛無魏地”是說曹操大敗無立足之地。曹操《短歌行》: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曹操曾為魏王,故云 “無魏地”。“大江東去有周郎”,是引用蘇軾詩句來贊美赤壁之戰中周瑜成了英雄。這兩句工整對,巧引古詩,自然渾成,不露痕跡。蘇軾在《念奴嬌·赤壁懷古》后半闕中寫道: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边@就是三國時東吳名將周瑜的形象,他在赤壁之戰中指揮若定,談笑風生,贏得這場戰爭。趙翼僅信手拈來,便突出了周瑜的戰功。
赤壁之戰奠定了魏、蜀、吳三國鼎立局面,那時有流傳千古的風流人物如諸葛亮、劉備、孫權、周瑜、曹操、魯肅等等,這些英雄人物在許多戰場上大顯身手,所以詩人說“千秋人物三分國,一片山河百戰場”。
但是這一切都已成為歷史,“今日經過已陳跡”,在這一堆遺跡邊,詩人看到和聽到了什么呢?“月明漁父唱滄浪?!迸?,詩人看到了月明照大地,聽到了漁父唱滄浪?!冻o·漁父》:“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 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薄皽胬恕?,青蒼色的水。英雄大顯身手的赤壁古戰場,盡管地形依然險要,但如今似乎變得寧靜安逸,漁父逍遙捕魚歌唱,何等自由! 這樣的結尾耐人尋味。詩人為何要這樣來描寫呢?恐怕同他當時正辭官返鄉準備過漁隱生活有關。
以地名 “赤壁”為詩題,總是懷古抒情,趙翼也不例外。他能把廣闊的歷史畫卷濃縮在短短的幾行詩中,熔史實與現實于一爐,抒發了自己的感慨,全詩基調高亢有力,氣魄壯闊,詩意盎然,耐人尋味。這首詩受蘇軾《赤壁懷古》影響明顯,蘇軾詞結尾調子較為低沉: “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而趙翼詩結尾含蓄,給人的感受是逍遙自在,自得其樂,并不消極。
趙翼主張寫詩貴在自然,不要過于雕琢,“生平得意處,卻自自然來” (《佳句》)。這首《赤壁》詩中的佳句 “烏鵲南飛無魏地,大江東去有周郎”,正是自然得來。
上一篇:古詩《毛奇齡·贈柳生》原文賞析
下一篇:古詩《高克恭·過京口》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