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翔麟·摸魚子》原文賞析
雄縣泛舟
厭征塵、馬蹄得得,輕舟且漾前浦。無人來往湖天闊,轉入蘆花深處。風色暮,看蟹籪魚標,不礙飛鷗鷺。綠楊倦舞,但密掃浮萍,低侵亂草,難挽夕陽駐。
秋容好、想到江南歸路,冷波一片煙雨。鎖瀾橋畔堪乘興,況有采菱船女。須記取,削白竹為扉,盡可移家住。相邀伴侶,載小榼香醪,花開陌上,緩緩唱歌去。
這首詞寫作者在雄縣乘舟游湖的一段經歷和感受。雄縣今屬河北,在北方。作者是仁和縣人,對南方地域的心理認同決定了作者特定的審美視角和本篇作品的結構形態。
作品的上闋主要寫湖上泛舟。但作品并不僅僅只寫湖上的景色,而是以“厭征塵,馬蹄得得”作為開端。長時間在異鄉的征旅奔波使作者感到疲憊不堪,在這種心境下他才打算“輕舟且漾前浦”。可見他并不是專程來游賞風景名勝,而是姑且以湖上景色來消除旅途的勞倦。他需要休息。因此,日暮時分,空闊無人的湖面和幽僻安靜的蘆花深處,這種氛圍使他得到了補償。此時此刻,進入作者視野的事物,有靜止不動的“蟹籪”(duàn),插在水中用來捕蟹的柵欄,有優閑自在的鷗鷺。“綠楊”、“浮萍”、“亂草”、“夕陽”等景物給作者的感受,主要不在鮮艷的色彩,不是優美的形態,而是輕微、緩慢、倦意朦朧的情態。作者所選用的也都是“不礙”、“倦舞”、“密掃”、“低侵”、“難挽”等動作性極弱的詞語。作者似乎把自己的主觀情態注入到這些事物之中,又似乎無意于把它們擬人化。對這些景物本身,作者并不作明顯的價值評判。他只是以靜觀的態度來對待眼前的一切。
由于湖上情景使作者身心得到補償,所以下闋用一個“好”字來歸結湖上情景的描摹。但由于這種補償只是暫時的,并不是作者的理想歸宿,因此,對故鄉的思念自然使他“想到江南歸路”。在那里,有令人心醉神迷的“冷波”、“煙雨”,有耐人尋味的“鎖瀾橋”,有歡樂的“采菱船女”,有鮮花盛開的“陌上”。這些都是眼前的雄縣湖上所不能比擬的,只有江南才是最美麗的地方,才是他“盡可移家住”的理想歸宿?!跋氲健?、“堪乘興”、“盡可”等詞語既是對未來的向往,又是對過去的回憶,因為他熟悉自己的故鄉,對故鄉的感情已經深入到他的心靈深處。這種感情與“厭征塵、馬蹄得得”是互為因果的。從雄縣湖上的情景升華到理想中的江南情景,“采菱女” 、“伴侶”等人的活動取代了“蟹籪魚標”、“綠楊”等自然事物,作者的心態也由靜觀轉為“乘興” 、“唱歌”。
總起來看,從征旅、湖上到江南三個不同的境界伴隨著作者厭倦、靜觀到歡樂的情感變化,層層轉換、上升,從而把讀者引向最高的審美境界。
上一篇:《余懷·摸魚兒》原文賞析
下一篇:《顧春·早春怨》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