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盤山
(清)王以敏
積雪瞻太華①,油云攬東岱②。
今過六盤山,益信天狡獪③。
高高隴坂云,橫分雍梁界。
一支走北地,群山互鰲戴④。
梯空安可窮,毋乃厚坤隘。
七月陰崖寒⑤,風雨白日晦。
千盤作螺旋,百轉出鳥背。
登高望西極,川原盡破碎。
一身裹云氣,焉能辨涇汭⑥。
元昊昔盜兵,藏鴿逞機械。
宋師實不竟,赤手搏蜂蠆⑦。
惜哉一韓名,何救好水敗。
元老圣朝出⑧,軍威震天外。
一清關隴塵,再蕩祁連穢。
茲山屢駐節⑨,煙嵐壯旌旆。
事往哲人萎⑩。攀柳尚遺愛。
凄其隴頭水,邈矣風云會?。
驅馬拜蕭寺?,松風漱寒籟?。
元宮亦成塵?,惟有名山在。
【作者簡介】
王以敏(生卒年不詳),晚清詩人。原名敏心,字子捷,號夢湘,武陵(今湖南常德市武陵區)人,光緒十六年(1890年)進士,改庶吉士,授編修,截取江西知府,任瑞州、南康知府,以詩詞名世。著有《檗隖詩存》。
【詞語簡注】
①太華:即西岳華山,在今陜西省華陰市。
②東岱:即東岳泰山,在今山東省泰安市。
③狡獪:狡詐,在此指天地似乎故意迷惑人,造化神奇。
④鰲戴:大龜或大鱉的頂戴。鰲(音áo),傳說中海中的大龜或大鱉。
⑤陰崖:高山背陰處的崖壁。
⑥涇汭:涇指涇河,汭指汭河,兩河均發源于六盤山腹地,狀貌相似,外人常易分辨錯誤,張冠李戴。
⑦蜂蠆(音fēng chài):蜜蜂和蝎子一類的有毒動物,在此代指西夏軍狠毒兇猛。
⑧圣朝:指作者所在的大清王朝。
⑨茲山:這座山,即指六盤山。
⑩哲人萎:圣哲之人已萎謝難覓了。萎(音wěi),指植物干枯、凋謝、衰落,在此指哲人委頓消亡,越來越少。
?邈矣:遙遠了。矣,語氣助詞。
?蕭寺:蕭條的寺廟。
?寒籟:寒涼的聲音。籟(音lài),本是古代一種樂器,后指從孔穴里發出的聲音,泛指聲音。在此指松風匯激發出的怒濤般的聲音。
?元宮:指元朝初年在六盤山修造的避暑行宮。
【內容簡析】
本詩選自《晚清簃詩匯》一七七卷,是清晚期詩人王以敏所寫的一首詠吟六盤山的詩作。
全詩篇幅較長,大體可分四層來理解:
第一層:從開頭“積雪瞻太華”到“益信天狡獪”,共四句,主要寫作者因游歷名山大川而至六盤山,是全詩的緣起部分。作者由在積雪中觀瞻西岳華山,到在云霧中覽勝東岳泰山,再到如今來到六盤山,不由慨嘆造化神秀,天地狡獪,似乎故意迷惑人類,為下文寫景敘事發慨嘆造勢。
第二層:從“高高隴坂云”到“焉能辨涇汭”,共十四句,主要描繪六盤山的高峻、神奇與險要,是全詩的寫景部分。作者由隴坂高峻分界古雍州、梁州,寫六盤山脈趨走北地,群山環抱,道路崎嶇,氣候寒涼,鳥道千盤,狀如螺旋。行人登高西望,川原破碎,草木稀疏。而更為神奇的是,六盤山經常云裹霧罩,山色空濛,涇河與汭河源出其間,卻又訛傳不斷,真偽難辨。這一層寫出了六盤山峻峭神奇的景觀特點。
第三層:從“元昊昔盜兵”到“煙嵐壯旌旆”,共十二句,主要追敘歷史上六盤山一帶發生的戰爭及重要事件,是全詩的敘事部分。作者在前文寫景的基礎上,由景及事,由物及人,不由想起了歷史上六盤山地區從古到今發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元昊昔盜兵”以下六句,主要寫宋夏在慶歷元年(1041年)發生的好水川之戰。“元老圣朝出”以下六句,則主要寫清朝后期左宗棠以七十高齡的元老身份,西出六盤,平定西北,收復新疆,在六盤山地區駐節調度,威鎮陜甘的赫赫功業。這一層突出描述了六盤山的歷史往事和重要地位。
第四層:從“事往哲人萎”到結尾“惟有名山在”,共八句,主要抒發登臨六盤山的感慨:往事悠悠,青山巍巍,人世代謝,名山長存。是全詩的抒情和展示主旨的部分。作者感嘆往事已矣,哲人委頓,只有路旁可攀援的左公柳,尚遺前人栽樹后人乘涼的遺愛。凄切的隴頭之水,潺潺不息,依稀可追昔日的風云際會。更為可嘆的是,在六盤山里驅馬拜訪蕭條的山寺與古跡,只有松風呼嘯,使人如同沉浸在寒涼的天籟中而神思不斷,昔日金碧輝煌的元朝行宮已變成了一丘塵土,唯有這高峻峭拔的六盤山,永存于天地之間!
上一篇:(清)李華春《六 盤 山》六盤山詩詞賞析
下一篇:(唐)無名氏《涼 州 歌(選一)》六盤山詩詞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