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州·洋瀾湖景區》原文、賞析、鑒賞
位于市區中心南面,又名南浦、南湖,亦稱長湖。蓮花山處景區中心。景區西端與市體育場僅隔一條公路,移步即至。湖面東西長約2.5公里,南北寬約1.5公里,平均深度近2米。現有水域面積約226萬多平方米。三國時期,南湖靠近武昌宮的部分,是吳王的御花園。因其在古武昌之南,故曰南浦。湖南岸有村莊胡家畈,畈上建有洋瀾寺,因名洋瀾畈。湖亦名洋瀾湖。洋瀾湖素以風光秀麗著稱,恰似一顆碧色珍珠鑲嵌在西山腳下,鬧市之中。這里春柳含煙,夏荷翻翠,秋波蕩月,冬雪明輝,四時景致皆佳,尤其是月夜風光更為旖旎多姿,“南湖映月”為鄂州古代八景之一,元代著名的詩人丁鶴年的幽居地就在湖畔。洋瀾湖東南岸半島上的蓮花山,面積4萬平方米,海拔56米,上面植滿了松樹,覆蓋率80%以上,常年松蔭蔽日,氣候宜人。
[古詩文賞析] 武昌南湖度夏 元·丁鶴年
湖山新雨洗炎埃,萬朵青蓮鏡里開。
日暮菱歌動南浦,女郎雙槳蕩舟來。
“湖山新雨洗炎埃,萬朵青蓮鏡里開。”描寫了江南武昌的夏日氣候特色和武昌南湖典型風光。武昌地處長江中游,夏日氣候酷熱,為我國三大火爐之一。夏季天氣變化無常,每當悶熱之后,常有雷陣雨發生,一洗夏日的炎埃暑氣,空氣清新宜人,湖光山色經過陣雨的洗禮,變得山明水秀,分外妖嬈。南浦的夏荷在清澈如鏡的湖面上競相開放,爭芳斗艷,更惹人流連忘返。作者寫的是新雨后的夏荷,既抓住了夏日南浦的典型特色,又透露了作者清高、避世、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亭亭玉立,不枝不蔓的情懷和節操。
緊接著第三句“日暮菱歌動南浦”,由寫景轉入寫情,作者巧用了“菱歌”二字,進一步渲染了江南水鄉——武昌南浦夏日的迷人氣氛。日落時分,余輝掩映,周圍的山色雨后蔥蘢,南浦的湖水清澈。金波粼粼,在荷花盛開蓮葉滴翠的映襯下,滿湖涌動著“菱歌”,日暮之時什么人還在湖中唱歌?她們這么晚還在湖中干什么?聽這歌曲,如此宛轉,如此悠揚,如此奔放,如此纏綿。這里的“動”字用得極好,與“春風又綠江南岸”的“綠”字,有異曲同工之妙。這歌聲不僅“動南浦”,更動人心弦,牽動思緒,令人遐想,自然地引出了“女郎雙槳蕩舟來”,“蕩”字與“動”字相映成趣,是一群江南水鄉女郎手握雙槳“蕩舟來”。這“日暮”還在蕩舟采蓮,自然讓人想到這群江南女郎輕盈矯健的體態,嫻熟的采蓮技能,邊采邊唱的樂觀風姿,在斜陽落暉的映照下,在翠綠荷紅的襯托中,更增添了她們青春動人的姿容,給人以純樸的美的享受。她們美麗動人的歌聲,在湖水的回蕩中,為武昌南浦靜景中增加了動的畫面,增添一番生氣,勾畫出武昌南浦夏日的美麗風光。這是一首田園詩,也是一幅美麗動人的風景畫和風俗畫。可見詩人對大自然、對生活的熱愛。在擇詞練字上功力深厚,用樸素自然的語言,寥寥數語,涵蓋萬千,使人身臨其境。
(胡家凱)
[現代散文] 洋瀾湖水終年碧綠,四周崗丘擁翠。站在西山遠眺,恰如一面澄明的巨鏡,點點漁舟,如在碧琉璃上滑行。偶有微風拂過,卻又波光粼動,山影醉搖。南岸的蓮花山,恰似金蓮浮水,正欲款款渡湖而來。
洋瀾湖的四季景色迷人,春天垂柳拂堤,岸草青青,白鷺點點,掠過錦緞一般的湖面,蕩起一圈圈柔藍色的漣漪,遠處天水一色,下網的漁舟在空明中移動,仿佛一幀曠遠而寧靜的寫意畫。
丁鶴年隱居鄂州期間,南湖的水光山色,時時搖漾心頭,使他沉醉中暫時忘卻世慮。他曾在“南湖度夏”中欣悅地寫道:“南浦幽棲地,當門罨畫開,青山入云去,白雨渡湖來。石潤生龍氣,川光媚蚌胎,芙渠三百頃,何處著炎埃?”這首詩意境優美,詩情畫意十分濃郁,有如一曲輕松如行云流水般的詠嘆調。到了金秋八月,假如你乘月泛舟,南湖煙景迷離,月光水色交融,卻又是另一種綽約風姿,更加引人入勝。正如清人王謂鼎的“南湖映月”詩:“南湖秋水接樊川,夜月蒼涼上釣船。月色入湖天在水,湖心奩月水如天。倒懸素影開明鐿,直吐元珠凈瞑煙。蟾兔正當三五滿,清輝真如水同妍。”到了冬天,山影的輪廓分外清晰,洋瀾湖更顯出“天然去雕飾”的特色。片片潔白的雪花洋洋灑灑地飄落湖面,卻又悄無聲息地溶入水中。一隊隊烏鴉在空中盤旋,轉眼間又消失在無垠的雪幕深處。當蓮花山變成一座銀白色的玉雕時,湖畔的幽林小徑,便增多了踏雪尋梅的游人。
洋瀾湖不僅有著煙波浩渺,四時變幻不同的迷人景色,湖水還盛產菱、藕、鮒(鯽)魚,其風味尤美。每當夏歷六、七月間,洋瀾湖中的新荷藕嫩菱角上市,妙齡村姑荷擔沿街叫賣,聲音甜潤動聽,大街小巷頓時清香四溢,令人迷醉。美哉,洋瀾湖!
(胡念征)
上一篇:詠《瀘州》詩詞散文賞析
下一篇:詠《安慶·洪桂山》詩詞散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