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鑒賞·《烏夜啼》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譯文】 默默無言獨自登上西樓,樓頭明月猶如鐮鉤。長著梧桐的深院,好像鎖閉著寂寞的清秋。
千縷的情緒剪也剪不斷,越想理清越煩亂,說是一般的離愁,可還另有一種說不出的滋味留在心頭。
【集評】 宋·黃升: “此詞最凄婉,所謂亡國之音哀以思”。(《花庵詞選》卷一)
明·卓人月、徐士俊:“七情所至,淺嘗者說破,深嘗者說不破。‘別是’句甚深”。(《古今詞統》卷三)
明·茅暎:“絕無皇帝氣,可人可人。”(《詞的》卷一)
清·王闿運:“詞之妙處,亦別是一般滋味。”(《湘綺樓詞選》)
現代·俞平伯:“自來盛傳其‘翦不斷,理還亂’以下四句,其實首句‘無言獨上西樓’六字之中,已攝盡凄惋之神矣。”(《論詩詞曲雜著》)
【總案】 根據黃升的推測,此詞也是降宋之后的作品。“幾曾識干戈”的后主,從耽于聲色狗馬、琴棋書畫的風流君主,淪而為階下之囚、備受凌辱囚困于小樓的“違命侯”,前后真有天壤之別。俯仰樓頭之際,但見梧桐寂寞,清秋被鎖,惜物實是自惜,悲秋實為自悲,透露出一片孤苦、寂寞、凄涼、冷落之情。離愁,既是對“車如流水馬如龍”、春風得意的上苑宮廷生活的留戀,又是對“三千里地山河”南唐小朝廷的緬懷。但離愁畢竟是人類思維活動中的一種抽象感受,詞人遂用紛亂無緒的絲縷比喻,且加以發揮。紛亂的絲縷快刀斬不斷,快剪也剪不斷,即便是靈巧的纖纖雙手也理不清,反而會越理越亂,比喻新警,非常人所能想,堪稱離愁妙喻、絕唱。“剪不斷”接連三個三字短句,節奏感強烈,已具有很強的感染力,且接以“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九個字作結,促節曼聲,疾徐相配,余音裊裊,更有繞梁三日之妙。以淺易質仆的文字而能淋漓地表現自身如此復雜、且具有人類普遍意義的離愁,實為詞中神品。
上一篇:趙令疇《烏夜啼春思》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
下一篇:王雱《倦尋芳慢》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