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盤珠·蘇幕遮》原文賞析
柳 絮
早抽條,遲作絮,不見花開,只見花飛處。繞砌縈簾剛欲住,打個盤旋,又被風吹去。
野棠村,荒草渡,離卻枝頭,總是傷心路。待趁殘春春不顧,葬爾清池,恨結萍無數。
這首詞專詠春日漫天飄飛的柳絮,上片寫庭院里的柳絮,下片寫荒郊野外柳絮飛舞的景象。開篇以柳樹抽條揚絮寫起: “早抽條,遲作絮”,平平寫來,只是客觀地描述,然后一轉,筆鋒就飽含感情了: “不見花開,只見花飛處。”未曾看見開花,卻已結籽飛絮,其中有多少感傷之情! 接下來是對柳絮飄飛情形的細微描寫: “繞砌縈簾剛欲住,打個盤旋,又被風吹去。”此三句生動地寫出一團團、一簇簇的絮花在臺階邊、門簾前飄來卷去的景象。柳絮似乎有所依戀,不甘心漂泊,但卻并不能自主,“剛欲住”,“又被風吹去”,它們必須受風的擺布! 這豈不是詞人內心情愫的寓托嗎?她想到自己,想到無數與自己一樣的女子,飄泊無依,不由自主,何嘗又不是她們自身生活境遇的寫照?
過片承上啟下,通過寫荒野中的柳絮進一步抒寫作者心中感傷的情愫。輕弱的柳絮飛出了庭院,在“野棠村,荒草渡”飄飛。“離卻枝頭,總是傷心路”,此時詞人筆下的柳絮已完全被擬人化,變成一位不幸女子的化身,“傷心路”三字正道出她一路歷盡動蕩而終于沒有找到安息之處的感傷。“待趁殘春春不顧”一句,更寫出春光的無情。柳絮急急地想要追逐、挽留春光,而春光卻根本不予看顧,徑自匆匆地逝去了。春光去盡,便是柳絮的末日,它只有抱恨葬身清池,以寄托來生。“恨結萍無數”,古代人認為池塘中的浮萍是由飄飛的柳絮化生的。作者借用了這一傳說,將柳絮描畫成一位飲恨而終的女子。這一借喻形象地反映了封建社會里婦女不幸和痛苦的遭遇。結句是抑郁而哀傷的,其中包含著作者惜春傷春、悵恨無以自立的復雜感情。
本詞語言平白如話,不加雕飾,有的直以散文句法出之,然而模寫物態,曲盡其妙,抒情表意,凄婉感人。借喻手法的成功運用,亦可謂這篇詞作藝術上的顯著特點。
上一篇:《史惟圓·蘇幕遮》原文賞析
下一篇:《董俞·菩薩蠻》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