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惟圓·蘇幕遮》原文賞析
離 別
柳欹風,荷飐雨,怨雨愁風,共趁河橋渡。日夜東流流不住。綠遍長堤,總是銷魂樹。
乳鴉啼,雛燕語,望里茫茫,不盡江南路。自古浮萍無定據,雙槳無端,又逐浮萍去。
自古以來寫離別的詩詞不知凡幾,而這首詞卻很有其獨特性。
這首詞描寫離別之際所見景物,無一不是動態的。“柳欹風,荷飐雨,怨雨愁風,共趁河橋渡。”欹,傾斜。“柳欹風”,風吹柳擺。“荷飐雨”,“飐”意指風吹物動。風吹雨打,荷不住地顫動。在這風雨飄搖之際,主人公卻不得不趁舟而行。“共趁河橋渡”不是說主人公與友人“共趁”河橋渡口之船,而是說主人公與風雨“共趁”舟船。雨帶著哀怨,風帶著愁苦,與風雨共渡之人,其凄苦愁怨之情可以想見。“日夜東流流不住。綠遍長堤,總是銷魂樹。”在舟行中,先寫水流不斷向東,繼寫看到長堤上的樹總是一樣引起人的愁緒,表現了強烈的動勢。“銷魂”指黯然神傷。“銷魂樹”該是包含詞開頭的柳樹吧! 古人喜折柳以送別,見到接連不斷的“楊柳岸”,心中更會增添無窮悲感。
詞的下片,繼續描寫主人公一路舟行的所見、所感。“乳鴉啼”,“雛燕語”,既寫所聞之聲,亦寫當時季節,飛禽孵雛,時當夏季。“望里茫茫,不盡江南路”明示主人公前去的方向,也表現了路途的遙遠,帶有濃烈的抒情色彩。“望”是動作,“茫茫”既寫所見景況,又兼寫詞人心情。“不盡江南路”既是寫實,又是懸想,動作、心理、景色三者緊密結合一起。有了這句作為過渡,結句就自然地轉向抒情。“浮萍”沒有根基,因此只好隨波逐流,到處飄蕩,多象居無定所、游蹤不定的人啊! 句中兩用“浮萍”一詞,先寫“自古浮萍無定據”,又寫雙槳追逐浮萍,描寫主人公明知浮萍無據,任由風波擺弄,卻又不得不由雙槳所載,象浮萍一樣隨處飄蕩。主人公迫于生活,離別親友,無可奈何的痛苦心情躍然紙上。
一般寫離別的詩詞,只停留于離別時的那一點上。這首詞卻一路寫來,從離別寫到舟行的較長過程,景物自始至終充滿動感,主人公的離情別緒在景物環境的不斷變換中顯得十分濃郁。詞中的景物描寫顯示了擬人化的藝術效果,這種描寫不是平板的,呆滯的,顯得生動靈活。
上一篇:《魏允枚·蘇幕遮》原文賞析
下一篇:《莊盤珠·蘇幕遮》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