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繼儒·點絳唇》原文賞析
鐘鼓沉沉,寺門落葉歸僧獨。晚鴉初宿,影亂墻頭竹。長嘯風前,清籟飛空谷。松如沐,炊煙斷續,杯底秋山綠。
詞寫山寺秋晚時的超曠情懷。“鐘鼓沉沉”,遠處報時的鐘鼓聲已杳。“沉沉”二字,與下文“長嘯”、“清籟”互相映帶。在暮色蒼茫中,和尚返寺,晚鳥還巢。“寺門落葉”,西風蕭颯,暗寫秋;與結句明寫“秋山”相聯絡。一暗寫,一明點,一前一后,脈絡連貫。“歸僧”用一“獨”字,顯其孤寂,準確、精煉。“晚鴉”之“宿”,用一“初”字,點明時間。“影亂墻頭竹”,墻邊翠竹在風中搖曳,故用“亂”字。“亂”字下得好,可見竹之蕭疏,如密密麻麻的一片竹林,就不能“亂”了。在上片中,作者寫出了秋晚僧寺的蕭索景象。
下片寫人的活動。詞人臨風長嘯,其聲化作空谷的清籟,在深山中飄蕩回旋。前片寫景,此處寫聲,互相配合。“松如沐”,“如沐”兩字,寫雨后景物清新,更添秋意,與唐代王維的“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山居秋暝》詩)同一情致。“炊煙斷續”,有炊煙,必有人家,能見炊煙,必為遠景。“斷續”,忽有忽無,忽濃忽淡,人家的晚炊,已近尾聲了。“杯底秋山綠”,詞人風前把盞,山色映入杯中。這使人聯想起唐岑參“藥碗搖山影”的詩句。“綠”字,寫出雨后秋山的青翠。詞人憑欄獨酌,閑眺山容,雨后群山,色濃如黛,這些內容一句寫完,人的活動和客觀景物高度結合,雙管齊下,既豐滿,又經濟,真是惜墨如金了。
陳繼儒一生不仕,隱居昆山之陽,后筑室東佘山,《明史》本傳說他“與黃冠(道士)、老衲(和尚),窮峰泖之勝,吟嘯忘返”。這首小令,是他生活的寫照。
上一篇:《蒲道源·點絳唇》原文賞析
下一篇:《陳維崧·點絳唇》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