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州歌
士為將軍何可羞,
六月重栶被豹裘,
不識寒暑斷人頭。
雄兒田蘭為報仇,
中夜斬首謝并州。
這首民歌揭露抨擊了晉朝汲桑的罪惡。汲桑曾事成都王司馬潁。潁死后他和石勒等人一起聚眾搶掠郡縣,自號大將軍。據《樂府廣題》記載: “晉汲桑力能扛鼎,呼吸聞數里,殘忍少恩。六月盛暑,重裘累裀,使人扇之,忽不清涼,便斬扇者。并州大姓田蘭薄盛斬于平原,士女慶賀,奔走道路而歌之。”此為這首民歌的本事。
“士為將軍何可羞”,開篇劈頭而來,毫無假借,直指汲桑:你作為大將軍多么可恥啊!表達了難以遏止的憤恨,并引起讀者的高度注意,使之迫不及待地要往下聽。以下二句用凝煉的語言、典型的事例高度概括了汲桑的可恥行徑: “六月重裀被豹裘,不識寒暑斷人頭。”說汲桑在炎熱的六月天,鋪著幾層厚厚的毯子,披上豹皮襖,讓別人給扇風。明明是自己不識寒暑,卻要殺扇風的人,一邊是昏亂殘忍,一邊是無辜遭殃,兩相對照,收到極為強烈的藝術效果。只此一端,汲桑魚肉人民的罪惡可知。然而,善惡到頭終有報,英雄好漢田蘭代表人民的意志,在半夜里把他殺死,替苦難的群眾報了仇。并把這個好消息向并州人民宣告。群眾奔走相告,人心大快。并州,晉朝的州名,治晉陽,即今山西省太原。
此詩繼承了漢樂府民歌“緣事而發”的優良傳統,以簡潔的筆調,勾勒出了汲桑作惡為田蘭所殺這一事件的全過程。作者的愛憎感情完全從情節的敘述中自然流露出來,不作直接的議論。雖短短五句,卻也注意細節描寫,把汲桑不識寒暑、鋪裀披裘寫得很具體,讀之人人皆欲殺。所以田蘭將他斬首就不必詳述了。這首民歌句句押韻,音節和諧,讀來自然流暢且又頓挫有致,是魏晉民歌中的上乘之作。
上一篇:五洲夜發|原文|翻譯|賞析|鑒賞
下一篇:京都謠|原文|翻譯|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