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多路岐,相見又別離。東風催節換,焰焰春陽散。楚草漸煙綿,江云亦蕪漫。送子恨何窮,故關如夢中。游人盡還北,旅雁辭南國。楓樹幾回青,逐臣歸不得。
因送客北還,自傷留滯南中也。情思綿綿,當于韻調轉換處求之。
【箋釋】
[程秀才] 不詳。秀才,漢時開始與孝廉并為舉士的科名,東漢時避光武帝諱改稱“茂才”。唐初曾與明經、進士并設為舉士科目,旋停廢。后來唐宋間凡應舉者皆稱秀才,明清則稱入府州縣學生員為秀才。《后漢書》卷九一《左雄周舉傳論》:“漢初詔舉賢良、方正,州郡察孝廉、秀才,斯亦貢士之方也。”葛洪《抱樸子·審舉》:“時人語曰:‘舉秀才,不知書;察孝廉,父別居。’”
[路岐] 亦作“路歧”。歧路;岔道。《初學記》卷一六引晉王廙《笙賦》:“發千里之長思,詠別鶴于路歧。”唐劉駕《相和歌辭·賈客詞》:“金玉四散去,空囊委路岐。”
[東風] 春風。梁江淹《詠美人春游》:“江南二月春,東風轉綠
[煙綿] 連綿。宋之問《送趙司馬赴蜀州》:“餞子西南望,煙綿劍道微。”
[蕪漫] 荒蕪;荒涼。玄奘《大唐西域記·迦濕彌羅國》:“有故伽藍,形制宏壯,蕪漫良甚。”韋應物《簡郡中諸生》:“藥園日蕪漫,書帷長自閑。”
[旅雁] 指南飛或北歸的雁群。謝靈運《九日從宋公戲馬臺集送孔令》:“季秋邊朔苦,旅雁違霜雪。”沈約《詠湖中雁》:“白水滿春塘,旅雁每回翔。”劉孝綽《賦得始歸雁詩》曰:“洞庭春水綠,衡陽旅雁歸。差池高復下,欲向龍門飛。”張籍《橫吹曲辭·望行人》:“秋風窗下起,旅雁向南飛。”
[逐臣] 被朝廷放逐的官吏。《戰國策·秦策五》:“太公望,齊之逐夫,朝歌之廢屠,子良之逐臣,棘津之讎不庸,文王用之而王。”王僧孺《何生姬人有怨》:“逐臣與棄妾,零落心可知。”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韻》:“五嶺炎蒸地,三危放逐臣。幾年遭鵩鳥,獨泣向麒麟。”司空曙建中初年遭貶,為荊州長林縣丞,故自稱逐臣。
上一篇:《漢宮曲》原文|箋釋|賞析
下一篇:《送流人》原文|箋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