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寄滿子權(quán)》言情贈友詩歌
樓前暮靄暗平林,樓上人愁思意深。
未必薄云能作雨,從來秋日自多陰。
三年客夢迷歸路,一夜西風(fēng)老壯心。
欲作新聲寄遺恨,直弦先斷淚盈琴②。
天才的青年詩人王令,不僅才華橫溢,詩思敏捷,而且抱負遠大,雄心勃勃,渴望著建功立業(yè),青史留名。“二十男兒面似冰,出門噓氣玉霓橫。”“燕然未勒胡雛在,不信吾無萬古名。” (《感憤》)有一種不可一世、縱橫天下、驅(qū)馳任往、留芳百世的氣派。然而,他自幼父母早逝,家境貧寒,為求生計,十七八歲便出外謀生,當(dāng)了塾師。一直到二十多歲,仍身處微賤,過著貧困和孤獨無依的坐館訓(xùn)蒙生活。大致在宋仁宗皇祐年間(1052左右) 的一個秋天,二十歲出頭的王令寫下了這首《秋日寄滿子權(quán)》,向他少年時的摯友滿執(zhí)中傾訴了自己壯志難酬、知己難逢的悵惘和苦悶。
“樓前暮靄暗平林”,詩句起始,勾畫出一個令人黯然神傷的秋景晚夕圖。平林漠漠,寒煙如織,傍晚時,煙靄中,似乎浸透著不可言狀的神秘氣氛。這起句點明時間、地點,看似寫景,實則寫情,一個 “樓前”,就明了地顯出詩中的秋景,既是客觀的羈旅環(huán)境,更是“樓上”人眼中的視覺印象,所謂“人化的自然”。可以說,這句景物描寫,打上了詩作者的主觀情感色彩。秋風(fēng)蕭瑟,暮靄迷漫,自然變幻本使人生愁,而愁思滿腹的人,更把自己的愁緒籠罩在秋景之上,形成客觀物象與主觀情感的雙向推移,達到物我同一的和諧境界。在這個境界中,詩人托出了自我,“樓上人愁思意深,”這一句就直白地裸露出詩人的孤羈思緒,使第一句帶著感傷色彩的秋景圖有了依托。詩人的愁思為何而生?“未必薄云能作雨,從來秋日自多陰。”天空中飄浮著薄薄的云彩,難道能夠降下雨來,然后雨過天晴、晴空萬里嗎?看來是不能夠的,因為從來的秋日就是多陰的。這兩句即景寫事,以議論的口吻寫出秋天不晴不雨的陰暗特點。但是,結(jié)合詩歌的上、下文,我們可以看出,詩人并非為寫景事而議論,詩句的深層含義中包孕著更為深刻的人世滄桑的感嘆。那不能作雨的薄云,那從來多陰的秋天,正是詩人壯志難酬、孤羈不偶的苦悶象征。這種感慨不僅是詩人自己的,而且也是朋友滿子權(quán)的。王令曾和滿子權(quán)互相砥礪,共懷大志,但是,詩人自己苦苦掙扎,無法擺脫多蹇的命途; 滿子權(quán)也大志不展。所以,命運又把他們紐結(jié)在一起,同病相憐,正像那多陰的秋天,似乎永遠沒有放晴的時日。這首詩的一、二兩聯(lián),詩人借景寫情,抒發(fā)了在秋日晚景中郁悶而悵惘的愁思。
應(yīng)該說這種愁思由來已久,“三年客夢迷歸路,一夜西風(fēng)老壯心。”皇祐元年 (1049) ,王令應(yīng)天長縣束老丈之邀,去給束家當(dāng)塾師。束家待他不薄,但對于懷有遠大抱負的王令來說,當(dāng)塾師豈是終生之計?然而現(xiàn)實的困境又逼迫他不得不在此權(quán)且寄身,所以詩中有“三年客夢迷歸路”的沉痛感嘆。王令五歲成為孤兒,寄養(yǎng)在揚州叔祖王乙家里,滿子權(quán)是揚州人,共同的志向使他們結(jié)下深厚的情誼,甚至滿子權(quán)曾勸過王令丟棄游俠習(xí)氣,專心讀書。“迷歸路”三字,看來是詩人失意之中萌發(fā)的鄉(xiāng)情鄉(xiāng)思,而其中隱含有對朋友的深切懷戀。做客他鄉(xiāng)已多年了,令人感傷的秋天又來了。王令本來懷才不遇、壯志難伸,加上一夜西風(fēng)的勁吹,更使他生發(fā)出壯心已老而理想難以實現(xiàn)的哀嘆。王令當(dāng)塾師,收入甚微,他還要養(yǎng)活他的寡姐孤甥 (姐夫去世),饑寒交迫的生活,有志難伸的苦悶,折磨得他體孱力弱,未老先衰,二十歲上下頭發(fā)就開始變白。這樣,他對于自己的向往、追求、理想、希望,都有一種急于實施的緊迫感。自古以來,傳統(tǒng)的心理習(xí)慣便有 “女悲春、士悲秋”的模式,對于王令,他在這首詩里的情感,多少也帶有 “悲秋”的色彩,而他的悲秋,包孕著的是詩人一顆希望青天出、直道而行的年輕人的 “壯心”。這顆壯心在當(dāng)時的時代里被壓抑著,被損害著,被西風(fēng)任意吹著,它已衰老,但仍未見有自由舒展而生機勃勃的可能。詩人無限苦悶、憤慨,他想 “欲作新聲寄遺恨”,但“直弦先斷淚盈琴”。“遺恨” ,可見恨之深,恨之切。但是,知音難覓,縱作新聲,有誰見賞? “哀弦直易絕,哭詞曲難終! ” “切切復(fù)切切,淚盡琴弦絕。” ( 《哭詩六章》 )詩人朝歌暮哭,“壯心”仍無人賞識,所以 “欲作新聲” ,曲調(diào)未成而琴弦先斷,留給詩人的,只有 “獨愴然而涕下”。而使用“直弦”一詞,更加突出了詩人為自己、為朋友憤激不平的情緒。詩人把滿腹的心事、一腔的哀怨、無盡的憤懣,化作詩行,寄給遠方的友人。恐怕只有在滿子權(quán)那里,王令的 “壯心”才能被理解,“遺恨”才有所寄托吧! 不過,這也僅僅是 “高張生絕弦” (借用顏延年 《秋胡詩》 語) 的悲苦之調(diào),“秋鳳鳴鳥,聞?wù)呱А?(借用汪中 《吊馬守真文》 中語)而已!
注釋
①滿子權(quán): 滿執(zhí)中,字子權(quán),廣陵(揚州)人。與其兄建中 (字淬翁) 俱為王令少年時的摯友,王令在詩文中多次提到滿氏兄弟。②直弦句:直弦,琴的主弦。《呂氏春秋·本味》載:楚人伯牙善鼓琴,鐘子期最能欣賞他的琴音。后鐘子期死,伯牙終身不復(fù)鼓琴。后世以琴弦斷絕,喻失去知音。這里的“直弦”一詞也借用東漢末年“直如弦,死道邊”的諺語。
上一篇:《白駒(雅)》詩文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秋江詞》詩文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