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麟·賣花聲》原文賞析
飲泉自畫芳草以寄望廬之思,為賦此調
一片好莓苔,綠了空階。葳蕤深鎖舊池臺。除卻斜陽和燕子,還有誰來?
風約畫簾開,獨自徘徊。春痕如夢滿天涯。泥上襪羅泉下玉,都被伊埋。
這首詞是為好友飲泉所畫寄托思家之情的芳草圖而作。它闡明了畫的內涵,開拓了畫的意境。
“一片好莓苔,綠了空階。”這是陶淵明“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意義的體現。人久不歸,青苔滿階,詞人偏用“好”與“綠”來形容,增加了思鄉意趣,青苔無意,游子有心,表達的是一部惋惜之情。“葳蕤深鎖舊池臺”,昔日池畔亭臺,現在掩映在葳蕤紛披的芳草之中。正是“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 (《楚辭·招隱士》)的寓意。春天來了,春意濃郁,遠離故鄉的游子,為什么還不歸去? “除卻斜陽和燕子,還有誰來?”這令人記起晏殊《浣溪沙》名句: “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芳草萋萋的園子,天天有斜陽映照,年年有燕子飛來;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唯獨不見主人歸來。詞的上片,對芳草圖作了描述,但每一句都貼切地揭示了畫中蘊含的游子渴望歸去的深情。
“望廬”之思,既有對家園的向往,更有對家人的思念。下片所寫便是思親之情。“風約畫簾開,獨自徘徊。”春風像有約一樣,吹開了畫簾,但沒有帶來可親的面影,依然形只影單,寂寞地徘徊。直盼到春天衰歇,“春痕如夢滿天涯”,天涯芳草,一抹春痕,仍舊是“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 歐陽修《踏莎行》)。這里說明往日那已經生塵的羅襪和歸于泉下的佳人,時光推移,物是人非,都被這萋萋芳草所埋葬。“伊”,它,指芳草。芳草啊,芳草,引起游子幾許愁思! 詞以芳草為題,展開想象,終以芳草作結,思想與形式都顯得圓轉周全。
上一篇:《郭麟·賣花聲》原文賞析
下一篇:《虞集·南鄉一剪梅》原文賞析